日本新兴企业与中国车企合作,EV开发2倍速
2022/01/25
索尼集团也宣布涉足的纯电动汽车(EV)正显现出大竞争的态势。在日本国内新涉足纯电动汽车的情况方面,新兴企业的商用车处于领先。日本初创企业Folofly(京都市)考虑用1年半的时间开发出用于快递送货的电动车。该企业之所以能以现有车企约2倍的速度进行开发,是因为采用了像智能手机一样,专注于企划和设计而将生产委托给外部企业、按照“水平分工”进行生产的模式。
![]() |
“哔……哔……”,一辆即将交付的纯电动汽车一边发出独特的声响,一边在公路上行驶。这是日本物流企业SBS Holdings将引进的1万辆用于快递送货的电动箱式小货车的首款车型。由日本企业Folofly开发。该车在2021年10月已通过日本审查量产车安全性的型式认证。
“(贵公司)能制造商用纯电动汽车吗?”,物流企业的相关人士向Folofly的首席执行官(CEO)小间裕康咨询相关事宜仅仅在2年前。小间说“随着经验的积累,下一款车1年半就可以开发完成”。
索尼汽车也将采用“水平分工”
按一般的行业经验,从车辆的开发到量产估计需要3~5年左右时间。Folofly没有自主工厂,凭借专注于企划和设计将开发时间几乎减半。决定行驶、拐弯、停车等基本性能的车辆平台的开发及车辆生产委托给中国东风汽车集团旗下的东风小康汽车。
集中自身优势、将其他业务委托给外部企业的水平分工模式正从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扩展至纯电动汽车领域。发动机汽车需要大约3万个零部件,而纯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数将减至一半。纯电动汽车因此也被称作“行驶的智能手机”。一方面,传统汽车一直以来采用的是自主生产主要零部件、自主组装的“垂直整合”制造模式。
![]() |
索尼集团发布的纯电动汽车试制车“VISION-S”就是水平分工的典型。该车由奥地利制造商麦格纳·斯太尔(Magna Steyr)负责生产,索尼则将精力集中于整体概念、自主传感器及人工智能(AI)等方面。如今有不少采用水平分工的新兴企业,比如美国菲斯克汽车和上海蔚来汽车(NIO)等。
事实上,这已经是Folofly的小间裕康第二次创办水平分工的纯电动汽车企业。2010年小间裕康在京都成立名为GLM的公司,2014年上市了跑车。与此次不同的是,当时连平台也是自主开发,开发耗费时间成为难题。
瞄准物流行业
2021年8月成立的Folofly吸取了这个教训。目标不再是跑车等冷门市场,而是瞄准了被货主及投资者迫切要求实现脱碳的物流行业。该公司认为,日本国内还没有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快递送货需求的载重量1吨级的纯电动汽车,预计将有稳固的需求。
![]() |
佐川急便公开的电动轻型车的试制车辆 |
汽车平台的开发依靠外部企业。该公司利用GLM时代与中国车企等构建的合作关系,找到了成本低且拥有适合快递送货的汽车的平台企业。那就是东风小康。
东风小康在中国销售载重量1吨级的商用纯电动汽车,外装等整车设计的大部分可以直接套用。不过,就这样的话将很难通过日本的型式认证,因此Folofly对汽车平台的一部分等更改了设计。具体来说包括方向盘位置、制动器的电子控制等部分的零部件等。这使得开发时间大幅缩短。
车辆的价格也降到了380万日元(不含税,约合人民币21.2万元)。在商用纯电动汽车的价格被认为达到发动机汽车2倍左右的情况下,Folofly推出的车型与丰田同级别的“HIACE(海狮)”的柴油车价格相差不到100万日元。如果能获得补贴,差价将进一步缩小。
关于专注于水平分工中的哪一部分,各企业采取的战略也有所不同。日本另一家新兴企业ASF(东京都千代田区)正在为大型物流企业SG控股旗下的佐川急便开发纯电动的轻型车(轻型车是日本独自的车型分类,一般指排量在660cc以下、符合一定长宽高等条件的车辆)。车辆的生产委托中国广西汽车集团旗下的柳州五菱汽车,但平台则由ASF自主开发。原因是轻型车是日本独自的规格,没有海外企业从事生产符合条件的平台。
ASF与柳州五菱共同实施了车辆平台的开发。自2020年11月启动开发,4个月后的2021年3月即完成了第一辆试制车。ASF社长饭塚裕恭亲身体会到了水平分工的效率之高,称“中国企业的业务速度是日本企业无法比拟的”。
价格在100万~15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6万~8.4万元),将从今年秋季开始以平行进口车的形式交付,计划2023年内获得日本的型式认证。据称,今后将从成本考虑,灵活确定代工企业。
五十铃和日野将于2022年推出纯电动卡车
Folofly的小间CEO拥有向日本电机行业派遣人才的经验,ASF的饭塚裕恭曾是日本山田电机(现为山田控股)的副社长。两人目睹了采用水平分工模式的海外企业崛起后“日本电机”(家电及电子等)行业的衰退。他们对日本汽车行业也有可能陷入类似情况抱有危机感。
以手机行业为例,凭借智能手机“iPhone”涉足该领域的美国苹果公司将生产委托给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自身在软件、外观造型和设计方面发挥了压倒性优势。而日本企业却未能找到自身的强项,陷入被动。
纯电动汽车被称为“行驶的智能手机”,企业纷纷涉足该领域的情况与智能手机的黎明期时的状况相似。能否在水平分工中不断彻底地磨练自己的强项将是实现增长的关键。
Folofly的目标是在符合日本标准的安全性能上尽快满足日本国内物流行业的需求。ASF还力争将价格较低日本的轻型车规格纯电动汽车推广到东南亚等地。
不过,对于汽车来说,保养和维修等售后服务也至关重要。就这一点而言,“拥有服务网点的既有汽车厂商依然处于有利地位”(Arthur D. Little Japan公司负责人浜田研一)。
在商用纯电动汽车方面,日本汽车厂商五十铃汽车和日野汽车将于2022年推出首款小型卡车。随着水平分工的扩大,纯电动汽车的主导权之争也将走向白热化。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田边静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