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回归20年看到的中国
2017/06/30
在6月初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主办的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上,进行了香港回归20周年的研讨会。前香港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SMBC日兴证券中国高级经济学家肖敏捷、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登台讨论。陈方安生还进行了单独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编者注:本文由日语原稿翻译而成)
![]() |
主持人:香港回归迎来20年。希望通过香港的20年,思考中国和大中华区的未来。
![]() |
陈方安生 |
陈方安生:1997年7月1日,作为远去的香港政府的行政长官、以及新成立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政务官,我目睹了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升起的历史性瞬间。根据邓小平倡导的“一国两制”思路,强烈感受到作为行政机构负责人带领香港的责任。
但最近20年来,自由和基本权利逐渐遭到侵蚀,我对此感到担忧。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大陆与东南亚及世界的窗口,一直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但要维持这一作用,一国两制是不可或缺的。
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香港。希望习近平发出中国政府尊重香港一国两制这一信号。这样也会将给在海外等地接受教育的中国大陆的新一代带来好印象。
![]() |
胡祖六 |
胡祖六:从经济方面来看,香港回归可以说是巨大成功。不仅是单纯生存下来,而且承担了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实现了巨大发展。香港的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大幅高于其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的高收入国家。此外,还确立了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今后为避免降格为中国的一个城市,保持自主性非常重要。
此外,也存在应该解决的内部课题。必须解决房地产价格暴涨、普通的年轻人即使努力也很难买得起住宅等收入差距的问题。GDP中研究开发(R&D)费用较少,在创新性风险企业培育方面,香港明确落后于世界其他城市,这也令人担忧。
肖敏捷:中国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大型国有企业在香港市场上市,而日美欧等的金融相关人士将香港作为基地,深入参与了改革开放。但是,近年来广东省的GDP规模超越香港,香港的存在感日趋下降。
那么,是否已不再需要香港了呢?我的结论是相反的。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高涨的现在,中国有时也显示出内向姿态,但同时正在推进一带一路构想,长期来看,不可能改变国际化和开放路线。其中,法律制度等的完善需要时间。自由的营商环境在世界范围获得较高评价的香港今后仍将是有价值的平台。
![]() |
董建华在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仪式上宣誓(kyodo) |
主持人:与香港的联系日趋深化的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
![]() |
肖敏捷 |
肖敏捷:高增长的持续已经难以实现。目前仍存在拉动经济增长的过剩投资和房地产泡沫等诸多课题,问题的化解或许相当困难。不过,我认为出现像日本泡沫破裂那样的硬着陆的可能性很低。IT(信息化技术)和服务业等新经济增长显著。这些领域的人员、产品和资金在积极意义上,正在与香港相互融合。
主持人:一国两制的期限为50年。如何预测2047年包括香港和日本在内的东亚?
陈方安生:50周年或许会在没有被意识到的情况下过去。这是因为中国自身也将改变。在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之时,中国的国民将希望作为遵守国际规则、接受普世价值观的国家,获得全世界的尊敬。我希望告诉日本,应推动中国的民主变化,对于香港,在一国两制之下“置之不理”即可。
胡祖六:我也感到乐观。在中国,将有数亿人摆脱贫困,跻身于中产阶层。网络用户人数目前全球最多。可以说中国存在发生变化的必然性。法治和透明性或将不断提高。
肖敏捷:不管全球化如何发展,在企业进军海外时,理解本地的商业惯例和精神性都很重要。日本此前在拓展中国市场时一直将香港视为大门,但今后应该更加积极地利用香港人和台湾人等熟悉中国文化的中华圈人才和组织的力量。
陈方安生:我不赞成香港独立
香港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6月初在日本经济新闻社(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主办的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上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发言。主要内容如下: (编者注:本文由日语原稿翻译而成,标题由编者所加)
陈方安生:7月1日香港前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将出任行政长官。中国政府2014年提出事实上仅允许建制派参选的框架的“普选”因民众的反对而遭遇挫折。中国政府支持的林郑月娥是由相对于700万人口仅为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出的。支持率在就任时就处于历任最低水平。
但是,如果能够发挥能力,在与中国政府合作的基础上,维护好一国两制,或将成为出色的领导人。为此,首先中国政府必须向林郑月娥授予广泛自治的裁量权。如果不断干预香港的自治、限制自由言论和基本人权,港人的反对只会不断加强。
我不赞成一部分人主张的香港独立运动。这与学生等追求实施回归时承诺的普选、拒绝假普选,进而占据道路的2014年“占中”行动等不同。大陆不可能允许香港独立等,只会使做法更加强硬,将产生相反效果。
关键仍在于真正意义上的普选的实施。香港回归时,曾承诺2007年之前实施,但完全没有取得进展。可以断言的是,如果认可普选,极端主张将销声匿迹。希望北京政府拿出相信香港的决心。
香港此前在经济改革中一直发挥大陆榜样的作用。香港显示出民主选举有效发挥作用,在政治方面,或许也能成为大陆将来民主化的试验场。
在20年前回归之时,我并未想到香港的自由会如此受到侵蚀,这一点不得不承认。尤其是出版批评政府的书籍的书店相关人士的失踪事件正在被严厉看待。其中1人在香港被抓走。但是,对于将来并不感到悲观。只要坚持一国两制,香港就能为大陆和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主持人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梶原诚
陈方安生:前香港政务司司长,是稳健的民主派代表,持续对民主化提出建议,77岁。
肖敏捷:SMBC日兴证券中国高级经济学家。以公费留学生身份赴日。先后任职于大和总研等机构,2013年起担任现职。考虑日本问题的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分析深受好评。现年52岁。
胡祖六:春华资本集团(Primavera Capital Group)董事长。先后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后创办春华资本集团。一直为中国政府提供金融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现年54岁。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