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322)日本的网红打卡地—木曾路和马笼驿站

2020/11/27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朋友,你去过日本的木曾路吗?去过那里的网红打卡地马笼吗?

 

      江户时代,日本为完善以江户为起点的主要陆上交通道路,推进了东海道、中山道、甲州道中、日光道中、奥州道中这五条交通要道(当时叫“街道”)的建设。连接着京都和江户(即今天的东京)的是中山道,因中山道经过森林簇拥的木曾,所以民间将其爱称为“木曾路”。这条路在江户时代各地领主参勤替代以及皇族的婚礼中经常会出现。

 

      全长约540公里的中山道上有69处驿站(日文叫作“宿”),其中11处位于木曾地段。木曾路沿着木曾川,翻过险峻的山岭,穿过幽深的森林和深深的溪谷,向着江户方向延伸。文豪岛崎藤村在其长篇名作《黎明前》中写下的那句有名的开头就是:“木曽路皆在大山之中。”


 

秋天的马笼

     2016年,木曽地区在长野县被首次认定为“日本遗产”,今天狭义上说的木曽路实际就是指经过木曽地区的中山道区段。

 

      走进木曽路上的各处驿站,石板路、木格窗、长满苔藓的石佛和参天大树构成了浓郁的历史韵味。不经意间走过的石板路,如果细细凝视那些铺在地上的石头上的凹陷,似乎能感受到在悠远的往昔那些行色匆匆的旅行者留下的脚迹和时光传来的温馨。

 

      静静地眺望旅店里陈旧的柱子和被地炉熏黑的天花板,就会发现在枯萎的木头纹理上到处都浸染着江户的气息,似乎还能隐隐听到旧时的话语笑声和衣香鬓影。与当地居民不经意中擦肩而过时,飘进耳内的三两交谈言词都能让远来的旅人感受到山里人那种朴实的温馨。

 


      当年供奉给幕府将军的宇治茶等多是顺木曾路从京都运到江户的,运送贡茶的仪式被称为“茶壶道中”。这些历史往事给木曾路染上了类似中国茶马古道的沧桑色彩。

 

      木曾路有11个驿站,分别是贽川宿、奈良井宿、薮原宿、宮之越宿、福岛宿、上松宿、须原宿、野治里宿、三留野宿、妻笼宿、马笼宿。

 

      马笼宿位于木曾路的入口处,由旅馆为主的村落自古就有,许多民居保持着旧有状态,使人们能够看到往日的面貌。江户时代的主要设施在遗址获得复原,如今作为岛崎藤村纪念馆吸引着众多游客。

 

      上世纪80年代前半期,我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日语。因为非常喜欢诗集《若菜集》,从而知道了以《破戒》、《黎明前》等名著而闻名的明治时代大文豪岛崎藤村的故乡--马笼,总想有一天能去拜访。

 

      多年前,我被惠那峡的惠那峡格兰德酒店聘为顾问,第一次去考察当地旅游资源时,就被安排参观马笼。

 

      沿着全长600多米的山坡徐徐而上,可以看到坡道两边都是旅馆、店铺、商家。坡上流淌的水、池塘里游来游去的锦鲤、绿树红枫,还有富有情趣的传统风格的建筑和招牌,构成了古驿站的文化符号。漫步其中,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当地人们为保存和维持旧时景观所付出的努力。

 

      就像中国出现的古镇热那样,马笼就是几十年前其价值被重新认识和评价后,经过精心修整和逐步完善而形成人气,成为今日网红打卡地的。

 

      正如带我参观的酒店负责人所预料的那样,我立即迷上了马笼。我曾担任过安徽省的观光大使,很自然地联想起安徽黄山脚下散布着许多明清时代旧居的古镇老村,情不自禁地开始推敲中日之间的各种各样的交流计划。后来我多次率团访问马笼,甚至带着大批我在日本大学的学生考察当地怎样振兴经济,时至今日,我依然深深地喜欢着这个古色古香的山中驿站。朋友,不想去看看么?

 

莫邦富 简历

上海出生。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该校任教。198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读完硕士、博士课程。现在是旅居日本的华人作家、评论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