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鲜鲜鲜(132)日本人原本就是世界最爱戴口罩的
2020/05/0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刘黎儿:新冠病毒蔓延,让世界从某种程度的和平、稳定状态变成似战争状态,连日本首相安倍都在见媒体人时也终于承认这是世界第三次大战!所有社会生活与国际交流等都面临危机与威胁,因为人类面临生命危机,与病毒不断抗争,病毒看不见,个人最大的防卫方式就是戴上口罩,以及不断洗手消毒,日本从4月16日除了原本已指定的东京等7都府县外,也对各县也都发布了紧急事态宣言,地方也开始自肃(自律)不外出,而且连确诊人数很少的乡镇也开始戴起口罩来了,看来瞬间又会回复到世界戴口罩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吧!
![]() |
戴了口罩较安心(东京都练马区,刘黎儿摄影) |
日本这次因为政治或经济原因导致连国民对新冠病毒的警觉不足,很晚才开始防疫,而想要戴口罩时,口罩在一月、二月时都被扫光了,到处都买不到,虽然日本政府也有努力想增产,不过对全民都戴口罩的绝对需要量有些错觉,也没理解日本至今每年8成的44亿个(2018年)口罩是从中国、台湾等进口的,其他11亿个才是日本国产的,3月时几乎没有进口的,只靠日本国内月产3亿个是不够的,因此到处买不到口罩,甚至医护人员也没口罩,身陷危险之境,直到进入4月开始有各种民间业者加入生产,或许到秋天终可月产到8亿个!
现在因为新冠病毒,欧美等原本不戴口罩的国度也开始戴了,口罩普及的历史原本就是跟传染病大流行的历史重叠的;在世界日益炽烈化的口罩战争中,如果日本月产8亿个,那算是可以自给自足而安心点了!
日本人原本就是世界第一大口罩消费大国,只要天冷,或流感盛行时,抑或花粉季节,日本人都会戴口罩,而且日本人在地下铁或公共场所戴口罩是担心自己感冒或身体状态不好而感染了别人、污染了空气,是非常感人的公共道德,跟现在大家怕被病毒的口沫传染而戴口罩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口罩的日文叫“マスク(mask)”,显然是外来语,日本口罩基本上是明治时代以后引进到日本的,不过日本自古在祭神仪式里也有避免自己污秽的呼吸污染祭品等而用榊叶或和纸掩口来进行奉仕的习惯,或许因此很容易就接受了口罩吧!
![]() |
西班牙流感时日本卫教海报已经大力强调不戴口罩是不要命的行为 (居住在高雄的日治时期文物蒐藏家刘明财先生提供) |
欧美用口罩比较是专业性质如工厂防尘或医疗防菌等,个人或家庭用较少,日本原本虽也是明治以后在工厂或採矿等防尘用为主,但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日本许多卫教海报,都已经教导要勤漱口以及如何戴口罩,像是“不戴口罩,不要命的傢伙!”等,许多百年前的海报,现在也还适用!当时海报显示的都是黑色口罩,也因此日本曾发生北海道的学校不准学生戴黑色口罩上学,只准戴白色的,除了凸显许多既有校规的荒谬外,也显示有些教育界人士的历史涵养不足!
西班牙流感,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资料显示,当时约20亿人的世界人口里有25~30%感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打不下去也是因为流感病毒作祟,疫情让战争强制结束,但也带来毁灭,日本在1918~1920年间约2400万人感染、约40万人死亡,当时日本人口5600万人,换算现在人口则死亡人数达90万人,但或许因为戴口罩而很多人得救,日本也因此有在日常生活离戴口罩来预防疾病或是预防不传染给他人的习惯!其后1923年的关东大震灾时,日本口罩的需要也大为提升!
我出身的台湾这次在新冠肺炎猖獗状态下,防疫成功,因素非常多,当然其中跟很早全民就戴口罩有关,戴口罩的近因虽然是2003年SARS的惨痛教训,但远因是日治时代教育也不断宣导口罩的使用,像是1940年代报纸《台湾日日新报》上常见说明戴口罩的报导、插图等,表示用在人群聚集处、多尘处或自己有咳嗽时都适合戴口罩等,当时或许是为了预防流行的脑炎而宣导的!台湾现在70岁前后的人,即使没受过日本教育,也都还记得小学打扫教室会戴口罩,可见公共卫生概念深留人心!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也都戴口罩,不仅流感期间,防患沙尘、花粉等也都戴口罩,或是1995年阪神大震灾或2011年东日本大震灾等,也都看到日本人戴口罩;许多日本人把口罩当作家里常备的必需品,也因此这次闹口罩荒时,很多日本人在家中找到一些过去贮存的备用口罩而欣喜若狂!
口罩除了实际的防护作用外,也是心理上重要的守护符,有口罩就有安心感,尤其是当下若不戴口罩四处跑,到处都会让人觉得这人没有基本公共道德,东京也出现有便利商店贴出希望客人戴口罩再进店;走在路上,如果对面走来的人没戴口罩,的确也会让人不安,毕竟没戴口罩,传染的危险度高太多了!
![]() |
用了466亿元发给日本每户人家二个纱布口罩的风评不佳(刘黎儿摄影) |
但口罩会遮住表情,听不清楚对方说的话,因此发生沟通上的困难及人际关係的摩擦等,造成误解,也因此有些外资公司都不让员工戴口罩接客,像日本麦当劳到2月底都还表示员工戴了口罩会让客人无法看见笑容而不肯让员工戴,引起国际瞩目及批评,认为有损员工维护健康生命的基本人权,其后才告改变!
日本在明治时代引进时的口罩是铜线上挂布,其后为了防寒也有毛织或皮制口罩等,1950年代才有纱布口罩,而1973年起现在最普遍不织布的折叠式口罩登场,2000年起还有比较立体而不沾口红等更为先进的立体或超立体口罩登场,不织布口罩成为主流;不过现在大家都想要是有防病毒滤网的不织布口罩,也因此安倍首相花了466亿日元发给日本人每户两枚纱布口罩的风评不好,认为早该拿这笔钱来投入更有防病毒效果的不织布口罩生产。不过在口罩供应依然不足状况下,许多日本人趁居家期间,自己手工制作各种口罩来代用。
戴口罩大国的日本,过去被认为是一种奇观,但现在世界各国的人都带起口罩了;日本这次戴口罩有点晚了,但防疫总算还是很快就上轨道,或许是公卫概念原本就相当深化有关吧!
![]() |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