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鲜鲜鲜(124)日本社会无法只靠默契生活了
2020/01/14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刘黎儿:我卅几年前刚到日本时,觉得日本社会是一个同质性很高、有高度默契的社会,大家不必多费言语,就知道哪些事该怎么做或哪些事不可以做,但现在或许因为人多样化或外国人多起来等,无法只靠默契生活,过去不说就知道的事.现在全靠张贴警告或说明小海报才能解决,而且张贴内容非常多,连许多至今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必须张贴海报,否则就会引起更多的冲突与混乱!
![]() |
日本各处都充斥了禁止张贴 |
一直到十几年前,日本较常看到的张贴是街角“禁止小便”,但现在则各式各样的海报都有,有些是自我宣传与说明等,但可见度最高的还是各种禁止令,也象征日本社会无法只靠默契来作各种限制了。
日本社会至今被称为“村社会”,村社会就是宛如一个村子、聚落,以有力人士为顶点的序列结构,一切依照上头的指示及判断行动,就能维持传统秩序,并分配利益,但也形成排他的苦闷社会,有默契的同时,闭锁性也很高;日本不仅各种业界是村社会,整个日本在外国人看来,也是一个村社会,这是负面意义比较大的说法。
村社会最大好处是许多很基本的事,不必一一说出来,大家也都心照不宣,很有默契地去遵守或快速完成,而且会互相扶持,稳定持续一些产业及宗教祭典等,在众人一起忍让的状况下,让生活永续发展下去。
但现在这样靠默契维持的村社会型态逐渐崩溃了,社会多样化、都会化、匿名化,不会因为违反一些小默契、生活秩序,而遭到驱逐、排挤的所谓“村八分”的制裁行为,但许多这些生活秩序必须靠张贴各种小海报或警告标志等才能维持,也因此现在日本全国各地各角落都充斥了无数的张贴,甚至到处贴了“不准张贴”的张贴,本身矛盾惹笑。
![]() |
要求对自己用的尿片负责的张贴(三陆铁道车站) |
有些张贴虽然很有趣,往往是张贴者的自我表现,或故意带着幽默来提醒,像是有人张贴“各位狗儿们,要让人带你们散步时,一定要叫他们携带小铲子与袋子!”,目的当然是希望狗主人牵狗散步时能清理好狗粪,不是真的要狗看懂张贴;但有的张贴居然真的让动物自己看懂了,著名的例子就是东京大学因为乌鸦过多而感到困扰,有研究设施就张贴写有“乌鸦 禁止侵入”的纸,果然乌鸦减少了,难道乌鸦会读字?大概连乌鸦都感觉到那些白纸大黑字是针对自己的而贴的,有点不寻常,只好躲开,不是真的会认字吧!
跟厕所相关的张贴很多,日本最近无性别厕所增加,但大部分还是男女分明,但许多中高年因情急而不顾一切奋闯异性用厕所,尤其欧巴桑军团常因女厕排长龙而群涌上男厕,让男人惊惶,因此有男厕贴出“这里是男厕,女性请勿使用,此处不适用‘我现在是男人’的自家规则!”也有很多男人没拉好裤裆就出来,因此张贴要求男人注意“松茸”别外露或如厕时握好松茸勿外溢等,提醒不要搞脏便器等。
也有张贴“我们不想看你的屁股!”而请注意关好门,或如我在岩手县日剧《小海女》中闻名的三陆铁道车站厕所里看到张贴着“自己的尿片自己负责!”都是高龄化社会的象征。
![]() |
日本厕所里有各种语言的说明 |
为了让后来的人能愉快如厕,日本厕所会贴出详细说明,尤其针对外国观光客,指出日本卫生纸是水溶性的,应直接丢入便器一起冲走,但不能把卫生棉、婴儿尿片等异物丢入,会造成堵塞,也不要蹲坐在马桶盖上等等;现在东名高速公路大的休息站还有每间厕所都放映各国语言版本的说明影片教导如何上厕所。
上厕所还要教吗?但真的现在日本连上厕所维持清洁的默契现在都不存在了,许多设施还只有日文张贴来拜托大家不要恶搞如堵塞马桶、把厕所卫生纸带回家等等,否则要报警。
大部分的张贴以禁止为多,想透过张贴来纠正别人的行为,因为社会没默契,只好用张贴来扮演过去村落长老们的斥责的角色;如最常见的公园里的“不要践踏草坪!”或到处可见的“不要停放脚踏车!”“不要丢垃圾!”“禁止丢烟蒂!”等等,但许多心理学研究指出,这类要求禁止型张贴惹人反感,往往收反效果,不如赞美型或诱导型,如许多厕所会贴出“感谢您一直都非常费心维持洁净”的良性提醒,或是与其很凶地禁烟,不如贴出“想抽烟的人,请使用前此100公尺的抽烟处”等!
日本是少子化非常严重社会,但许多设施都看到老人要求张贴“不要让你的孩子到处蹦跳!”或“请勿带6岁以下儿童用餐”“禁止婴儿车进入”等,对于儿童非常不客气,让人感叹,日本老人除了自己越来越粗暴外,还对有孩子的家庭或孩子很不友善,怪不得年轻人不仅生养不起孩子,即使有能力也不会想生!
也有些民间设施对于不守规的人提出特别制裁如在网路公布姓名或影像等,往往因为网友肉搜而对于不守规的人造成严重伤害,或有业界自行制作不良客人黑名单(如餐厅订位却没出现、书店等扒窃等)等引起物议,因为真的严重的话,只好凭证据送警处理,否则私自制裁往往可能让不守默契的人生因此扭曲;没有默契的社会除了张贴过剩外,善后的尺寸如何掌握也是难题呢!
![]() |
刘黎儿 简历
旅居日本的资深媒体人与知名作家。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进入台大历史所,1982年赴日,曾担任《中国时报》驻日特派员、东京支局长,现为专职作家,在多家报纸杂志如《苹果日报》、《自由时报》、《今周刊》等撰写专栏;书写对象包括日本政经社会议题、都会两性关系、职场文化及生活文化的观察与解析乃至文学评论等,相关书籍35册;小说则有《棋神物语》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