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身大的日本(257)日本思想家二宫金次郎与他的铜像

2019/03/1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中岛惠:大家是否知道一个名叫二宫金次郎的江户时代(1603~1867年)的日本人?

 

      这个人在日本很有名,至少在包括我在内的40多岁以上日本人中几乎无人不知。不过,二宫金次郎的名气并非因为参与了历史性的重要事件,也不是发明或创造了某种东西。他有名的原因是,日本很多小学的校园里设置了他的铜像。现在40多岁以上的日本人,在小学时代,每天早晚都是看着二宫金次郎的铜像度过的。

 

 

边走路边读书的二宫金次郎

     为什么二宫金次郎的形象会被做成铜像呢?

 

      二宫金次郎的正式姓名是二宫尊德。他在江户时代后期生于今属神奈川县的一个农民家庭。金次郎小时候父母因病去世,他白天干农活、晚上编草鞋,过着贫穷的生活。有一个轶闻说,二宫被寄养在祖父身边时,晚上读书会被祖父斥责说“浪费灯油”,于是他只好自己种油菜来榨油,然后用榨出来的油点灯学习。

 

      金次郎长大后到武士家效力,开始负责财务管理,还清了债务。他的手腕得到好评,还帮其他武士家重建财政,之后进入幕府工作。他奉行经世济民的信条,倡导报德思想,领导了农业复兴政策,也因此而闻名。在贫穷的儿童时代,他曾经背着柴火读书学习。因此,他一边劳动一边学习的样子被画进画里。

 

      据称他的铜像在大正时代(1912~1926年)进入小学,到了昭和时代(1926~1989年)初期,日本全国各地的小学都开始设置金次郎像。

 

     这些铜像中不仅仅有二宫金次郎站立着的立像和胸像,还有他背着柴火、边读书边走路这种很有特点的铜像。每个小学的设计稍有不同,而其他名人则没有这样的铜像。

 

      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有特点的金次郎铜像,首先是他仅凭自己的才智和努力摆脱了贫困,为幕府工作,得到高度评价,而且当时存在培养以主动为国家作贡献和献身的国民为目的的政府政策。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在小学校园里建造金次郎的铜像,背后也有希望销售石材的相关从业人员的推动。

 

      不管怎样,在昭和时代,眨眼之间日本全国的小学都建造了他的铜像,那种“边工作边学习”(边走路边读书)的姿态给很多日本人留下深刻印象。有很多小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受到了他的影响。

 

      金次郎留下很多名言,例如“忘记道德的经济就是罪恶”“想着遥远的将来而行动的人会变得富裕,而只考虑眼前的人会变得贫穷”。

 


      二宫金次郎的铜像就这样变得有名,但据悉在1980年代以后,不断被移走和拆除。说起来,我最近去过的横滨的小学里就没有他的铜像。

 

    

坐着看书的二宫金次郎

  据说不再设置铜像的理由包括“如果效仿边走路边看书的行为,存在交通事故等危险”、“在校园里设置与该校没有明显关系的特定人物的铜像不合适”等。因此,在30多岁以下的日本人中,二宫金次郎的名字不太有人知道。

 

  

    近来,很多人边看智能手机边走路。这在日本被视为一大问题。这是因为存在撞到别人或发生事故的危险,或许是由于现在的这种风潮,有些小学将二宫金次郎的铜像从“站着看书的形象”改为“坐着看书的形象”。

 

      说起来,据说日本的知名企业家、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美国留学时,也为了不浪费时间而边走路边读书。普通人即使一边走路一边看书,知识也很难进到脑子里,但如果是有才能的人,走路时也能集中精神读书,或许还会出现灵光一闪的情况。

 

      我现在50多岁,在小学时代也是每天望着二宫金次郎的铜像上学,但我只是普通人,时至今日还没有“灵光一闪”过。

 

中岛 惠简历

出生于日本山梨县。曾在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留学。先担任报社记者,1996年起成为自由记者。著作有《中国精英这样看待日本人》,《中国人的误解 日本人的误解》(均由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出版), 《爆买之后他们将瞄准哪里?》,《中国精英向往日本》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