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邦富的日本管窺 (220)日中关系迎来国家利益为重的新时代--写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问中国前夜
2018/10/19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莫邦富: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邀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海内外媒体都强调了以下的这个事实:这是自2011年12月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访华以来,日本首相时隔约7年对中国的正式访问(除参加国际会议之外)。
众所周知,日本前首相野田佳彦访华之后的第2年即2012年,中日两国围绕着钓鱼岛(日本称“尖阁诸岛”)处于严重对立状态,两国关系甚至一度危急到有陷入擦枪走火可能的危险境地。
日中之间按理说一衣带水,近在咫尺。然而,日本首相花了7年时间才终于得以渡海去正式访问中国,可见那一衣带水的海实际上是有着不短距离的。
中日两国的关系恶化,应该说是从1995年开始的。当时,石原慎太郎曾在媒体上毫不顾忌地叫嚷:“封死中国!”这类过激言论在日本迅速扩散,日本社会逐渐出现严重的右转倾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在1998年就通过演讲、出版等方法,提出了“今后20年中日两国关系不会好”的观点。
当时我在《アジア覇権の行方》(中文版为《中国:亚洲新霸主》)一书中作了以下描述:“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肯定会就亚洲的主导权发生纠纷,虽然不知道会是绅士之争,还是会演变成丑恶的阴谋。不管怎样,冲突总归是难以避免的。”
2004年,日本参议院国际问题调查会把我叫去,要我作为参考人,向议员们讲述我对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将来的分析。
我发表的依然是1998年时的观点,强调中日双方都要意识以下这个变化,即亚洲迎来了两强时代,日本一强独大的局面再不可能维持下去了。
2005年,日本一家叫作平凡社的老牌出版社出版了我的讲述中日关系的新书,我建议书名定为《日中友好时代结束了!》。不料,出版社方面觉得书名太刺激,将其改为一个平平凡凡的书名——《日中为何互不理解?》。
我在书中强调说:“现在日中之间出现的各种冲突,皆是时代变化之际该发生而发生的问题,不值得特别惊愕。亚洲结束了一强时代,正要迎来从未体验过的二强时代。所以时代的变化就以‘日中友好时代结束了’这样一个形式出现了。”
对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变化,我认为:“不需要害怕。日中两国的国民携手努力,构筑一个和平的两国关系即可。”
2012年,钓鱼岛事件发生前1个月,我在日本《世界》杂志发表文章呼吁,如果把中日关系比作一幢大厦的话,1972年按照当时的“建筑标准”建成的“中日关系大厦”如今已经老旧,加之多次受到政治地震和风暴的袭击,出现了墙壁裂缝、基础动摇等现象,为了提高其抗震强度,需要施以加固工程。工程项目为①加强人际交流(包括观光等);②加强软实力领域的交流;③坚决维护以和平手段解决一切纷争的原则。
这期杂志上市后没几天,围绕着钓鱼岛的冲突就发生了。这篇文章有点像地震发生前几分钟的预警那样。
令人欣慰的是,在分分秒秒都有可能发生擦枪走火危险的紧急时刻,中日两国的军方都保持住了冷静。
比如,常驻冲绳的某海上自卫队的高级将领说,在东海上空和海上,日中之间现在处于一种紧张的高原状态。也就是说,从紧张的等级来讲是一种高级别的,但从趋势上讲,日中双方都想维持住平稳状态,不想擦枪走火引起两国的重大军事冲突。
2016年9月29日,中国驻日大使馆在东京举办庆祝国庆宴会。在宴会厅里,我碰到任防卫大学校长的老朋友国分良成。谈到中日关系时,他说:“日中之间必须要维持住和平状态,一旦发生冲突,会不可收拾。没有了和平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时,中国的环球时报也发表社评《“冷和平”的中日不可朝“冷战”走》,指出:“中日关系如今很糟糕,而且接下来的趋势也不容乐观。两国实际上已处于‘冷和平’状态,当务之急是要努力防止双方关系滑向冷战。”
社评还强调:“中日两国都应当有‘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打第一枪’的坚决自我约束,这须是谁都不突破的红线。”“中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友好时代中短期内不太可能回来了,双方要面对现实,先维持住‘冷和平’,然后为再一次关系正常化创造条件。不朝冷战走恐怕是双方社会的共同意愿”。
显然这里说的冷和平不是真和平,仅仅是一种紧张局势的高原状态。中日之间在军事、外交上的对峙和较量,今后还会持续下去。确实如环球时报社评所说:“怎样在这样的背景下保持冷静,不发生擦枪走火事件,成了考验中日两国政府和军方智慧的重大课题。”
令人欣慰的是,中日两国政府和军方的智慧经受住了考验,避免了擦枪走火走向军事冲突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那一年我也在媒体上指出,“我觉得中日两国国民需要把视线放在20年后的两国关系这个聚焦点上来看待和处理今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也许那样中日两国才能站得高看得远,不会被眼前的几片乌云遮住了我们的视线。”
对于20年后的中日两国关系,我曾在2014年出版的自传《この日本、愛すればこそ》(尚未有中文名)的后记中有过描述:“那是一个互相能够感受到对方魅力的、和平共存的邻国关系,即便没有甜蜜蜜的日中友好这样一类的语言装饰也不会发生任何为难的健全的两国关系。”
守得云开见月明。安倍首相终于实现了上任6年以来的第一次对华正式访问。同时也可以说,这次访华也为习近平国家主席明年回访日本铺平了道路。这也是媒体舆论普遍认为这些访问将“开创中日合作的新时代”的缘故。
但是,与此同时,日本的军事力量依然我行我素地出现在南海,中国的海警公务船舰照旧当仁不让地进入钓鱼岛12海里海域内巡逻。 以前常会刻意演示的所谓的友好场面并没有出现,该批评对方的,双方依旧言辞严厉地批评;该合作共进的,双方也不遑多让。比如对中国推进的一带一路合作项目,日本明显地放弃了原先的对抗态度,准备积极寻找和中国在第三国合作的途径了。
所以,可以这么断言,中日将会迎来的合作新时代有着以下特点,它是基于双方的国家利益而构筑起来的,内容崭新,不同以往,值得期待,可以持续。
![]() |
莫邦富 简历
上海出生。曾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专业毕业后,曾在该校任教。1985年留学日本,在日本读完硕士、博士课程。现在是旅居日本的华人作家、评论家。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