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99)留意!日本人有哪些“不想回答的问题”?

2018/03/1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我过去在中国生活的时候,每逢乘出租车等与当地人闲聊时,有3个肯定会被问到的问题。但这全都是我不想回答的问题,所以记得每次都会感觉困扰。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你多大年纪?”

 

      “结婚了吗?”

 

      “拿多少工资?”

 

     最近,似乎已经越来越少碰到这样的事情。但回过头仔细一想,在希望了解对方时,这些全都是必要的基本信息。即使是第一次见面,只要有了这些信息,就能把话题聊开。但如果是在日本向别人询问这些问题的话,非但不会有助于聊天,有时甚至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

 

     或许是人与人的距离感跟中国有所不同,在日本,其实有很多“不能随便问的问题”。

 

      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这些:

 

     首先,以女性为例。在“作为街坊邻居相处”的情况下,不希望被问及的问题的首位是“经济状况”。

 

      〇比如:被问及丈夫的工作和年收入

 

      “你丈夫在哪上班呀?”

      “什么公司?属于哪个行业?具体负责什么工作?是营业,还是财务?”

      ……(这些问题让人感觉喋喋不休!)

 

      下面是一位女性的亲身经历。据称,这位女性被幼儿园的“妈妈友”(日本的妈妈们通过在幼儿园或小学的孩子而结交的妈妈间的朋友)问到丈夫的工作时,因“感到麻烦,而没有回答”,没想到之后,孩子也说有人问“你爸爸做什么工作?早晨几点上班,晚上几点回家?”

 

     接下来自然是这个问题:

 

      “你丈夫的年收入大概多少?”

     → (在日本,即便是兄弟姐妹的年收入一般都不会问)

 

      虽然“邻居的经济状况”确实会让人感兴趣。但是,“虽然感兴趣,但换做自己也不想说”,所以也不便去问别人。不过,很多时候也会遇到有人刨根问底的情况。

 

      “托儿所的托费大概多少?”(在日本根据家长的收入不同可能有所差异)

      “有拿到儿童津贴吗?”(同上)

      “房租一个月要多少?”

      “是自己买的房吧?”

      “贷款了吗?利率多少?”

      “存了多少今后养老的钱了?”

      “很不错的房子嘛。你花了多少买下的?”

      “那套房子,好像免首付的吧(估计是看了广告)父母给出了多少?”

 

      这些自己不想回答的问题,最好还是不要去问别人。

 

     在恋人之间当然也存在那些不希望被问到的问题。关系再亲密也要讲究礼数。所以,即便是恋人之间,也存在“禁区”。

 

      首先,从男性们不想被女朋友问到的问题开始。

 

      〇“至今交往过的女朋友有几个?”

 

     →“不希望因被认为过多而遭嫌,但也不想被认为太少……”(20多岁男性)

 

      关于过去恋爱经历的问题有必要加以注意。

 

      〇“你是哪所大学毕业的?”

      “偏差值是多少?”(偏差值是日本人对于学生智能、学力的一项计算公式值)

 

      →“如果对方的学历比自己高,会感到自卑……”(20多岁男性)

 

      这些问题有可能触及男性的自卑感。所以,很多男性似乎认为,在交往的阶段提及有关学历的问题显得过早。

 

      如果要想不经意地了解,可以在聊到学校和学习的话题时,自然地加以引导,以推测学校名,这是女性的智慧。我很擅长这个。以我为例,即使对方不说,不知为何,也能自然而然地了解对方的学历和专业。大家要小心哦!

 


      〇“昨天在哪儿?干什么了?”

      “明天有什么计划?”

 

     →“感觉很受约束。如果结了婚,不是会被管的更紧,有点害怕”(30多岁男性)

 

      最好避开那些试图刨根问底地详细了解对方计划的问题。这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这会让对方会感到受约束,心想还没结婚就这样。

 

      下面探讨一下相反的状况。即女性“不希望被男朋友问到的问题”有哪些?

 

      〇“喜欢我吗?”

 

      →“屡次被问是不是喜欢他,感到讨厌”(36岁女性)

      “被问及他与我父母相比哪一方更重要,感到很为难”(36岁女性)

 

      〇“如果我失业了该怎么办?”

 

      →“被问到‘我生病了该怎么办?’等假设的问题令人为难。不知道问这些要干嘛”(33岁女性)

 

      这是非常敏感的问题,由于回答的不同,有时会导致恋人间关系破裂。因此最好不问。

 

     话说回来,被问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时的应对方法也很重要。如果因此而生气地说“怎么问这种事!”,很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我打听了这种情况下巧妙应对的方法。如果被问到不想说的事情,就回答“忘记了”。

 

      “多大年纪?”

      →“忘了”

      “你住在哪里?”

      →“忘了”

      “月收入多少?”

     →“忘了”

 

      当然,这是在开玩笑,但如果听到这样回答,对方或许会禁不住笑出来的吧。

 

      关于不想回答的问题,根据每个国家社会状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日本有日本的“不想被问的问题”,中国也有中国的“不想被问的问题”。各位中国读者不想被问的问题有哪些呢?我也很想提前了解一下。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