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播室by明子(158)20年后消失的工作和剩下的工作有哪些?

2017/05/08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青树明子:在日本,就在目前,明年2018年春季从大学毕业的学生们的求职活动基本上已迎来高潮。据说,今年似乎是“卖方市场”,好像很多学生已经获得多家公司的录用。

 

      中国大学生的求职活动也充满辛劳,但在日本,选择的公司将决定今后的人生,因此学生们也都很拼命。虽然此前属于日本社会根本的“终身雇用制(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一直在衰落,但仍然可以说,公司的选择仍是“决定托付一生的公司”。

 

      那么,日本的年轻人们希望就职于什么样的公司呢?每年都有求职毕业生追捧的热门企业排行榜发布,观察今年的排行榜发现,前5名有3家超大型银行和2家航空巨头入榜。而第6位以下包括全球知名度较高的大企业。

 

      就算是 “卖方市场”,在追求热门企业之际,或许仍不得不说竞争非常激烈。与打算创业的情况很多的中国学生相比,日本的年轻人仍然以“进入大企业”为主流。

 

      但是,在这里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即使现在是大企业,今后能否始终是大企业。即使是现在表现强劲的企业,10年后乃至20年后也未必保持强劲。30年前的热门企业有些如今已经难以进入排行榜,因此有必要冷静作出判断。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成为话题的是,最近10年、20年“增加的工作”和“减少的工作”包括哪些。

 

      据日本一家媒体的报道(2015年 4月),最近15年增加的职业的第一名是护理老年人的职员(根据2010年的人口普查统计)。从事护理老人的职员在最近15年里增加了约100万人,但劳动力短缺的情况仍然严重。在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市场快速增长这一点上,日本和中国如出一辙。护士、上门护理从业者、看护助手等的招聘正在增加,这种情况似乎将持续一段时间。此外,在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拥有优势的汽车、食品相关领域,最近10年里就业人数呈现增加态势。

 

      提到减少的工作,包括农业相关、会计事务工作、零售店经营、以及公司高管等。由于农产品的进口增加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从业人员出现减少,同时在会计事务从事者减少的背后,似乎还存在会计软件的普及等科技的发展。

 


      如果思考不断减少的工作有哪些,计算机能否代替将成为关键。英国牛津大学副教授迈克尔·奥斯本(Michael A. Osborne)2013年发表论文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10年后人类的工作将消失”,在世界范围受到关注,中国的各位读者也有所耳闻吧。奥斯本副教授根据各职种的劳动相关数据进行估算后发现,医生和小学教师工作将得以保留,但电话推销和出租车驾驶员等将被人工智能所代替。

 

      在此之后,日本经济新闻社旗下的生活信息网站NIKKEI STYLE分析了日本2025年的就业环境。据分析,到2025年,日本的劳动状况大体来说呈现以下局面。(NIKKEI STYLE采访了研究机构瑞可利职业研究所(Recruit Works Institute))

 

1.步入严重老龄化社会、人才不足更加显著

      在严重老龄化社会,不仅15~65岁的适龄劳动人口减少,而且护理老人工作的离职者也将不断增加。

 

2.机械开始代替人类

      “即使没有发展到人工智能的程度,机械化也将稳步推进。以服务业为中心,如果不从事非人类不可的工作、或成为具备他人缺少的技能的“高端”人才,情况或将很严峻”

 

3.在医疗和福利行业一线,劳动环境或将改善

      在劳动力短缺日趋严重的医疗和福利行业,人工智能的代替无法推进。或将想方设法创造易于工作的环境,例如为了获得人才而提高收入。

 

      同时NIKKEI STYLE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估算了702个职种是否将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〇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职种有

财务人员

电话接线员

房地产中介业者

律师事务所的事务人员和秘书

医疗事务人员

银行窗口人员

收银员

保险推销员

模特

   ……等等

 

〇将剩下的工作

小学教师

心理咨询师

人事经理

外科医生、内科医生、牙医

护士

经营者

神职人员

文化机构研究人员

   ……等等

 

      据野村综合研究所的推测显示,日本职业的49%有可能在10~20年后被机械和机器人所代替。

 

      职业选择是人生中最大的决断。需要具备看透时代的眼光,同时,能在多大程度上摆脱固有观念也将受到考验。20年后消失的工作和剩下的工作有哪些?思考这个问题,或许成为在生活中未雨绸缪的第一步。

 

青树明子 简历

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亚太研究科硕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日语节目主持人。2005年至2013年,先后担任广东电台《东京流行音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东京音乐广场》,《日语加油站》节目制作人,负责人及主持人。现在担任日中友好会馆理事。出版著作《小皇帝时代的中国》,《在北京开启新一轮的学生生活》,《请帮我起个日本名字》,《日中商务贸易摩擦》,《中国人的头脑之中》,《中国人的钱包之内》等。译著《蜗居》等。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观点。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