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的功与过
2020/01/16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从感性的角度说,很多人都会认为国际贸易应该达到基本平衡,从经济学角度说,这种看法没有错。一个国家长期处于无限度的贸易赤字,其结果无法应付对外支付贸易款,其货币一定会大幅度贬值。反过来说贸易赤字也不可能无限制扩大,汇率本身就是控制贸易不平衡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但美国是一个特例,虽然美国每年都出现巨额贸易赤字,但用来定价的货币和支付贸易款的货币都是美元。美国人可以通过出口美元填补其自身的贸易赤字,所以,仅仅观察贸易收支其实是不够的,应该综合性地观察国际收支是否平衡。
![]() |
上海的港口(资料图,REUTERS) |
另外从世俗的眼光看,似乎贸易赤字国就亏,贸易出超国就赚。这种看法其实导致了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问题的本质并非如此。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始于1980年代,一个美国教授写了一本《日本第一》的书,点燃了贸易摩擦的导火线,贸易摩擦一直延续到1990年代,其核心问题是汽车产业。对美国人来说,汽车产业是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当时,美国人认为美国三大车厂业绩不佳的原因是遭到日本汽车厂家的冲击,日本汽车厂家对美国大量出口过于廉价且质量尚可的汽车。结果美国人决定逼迫日本让日元大幅度升值,一度日元被迫对美元升到80日元以下。
|
如果日本汽车厂家要想维持同样的收益率,就必须调整汽车的售价,如果不调整汽车的售价,按升值后的汇率计算就等于削弱了日本汽车的价格竞争力。无论怎么说贸易摩擦或贸易战争对企业来说都是一剂猛药。但当年日本政府采取的策略不是硬碰硬,为了减少对美国的贸易出超,日本企业开始大举进军美国,在美国建厂,直接投资减少了对美国的出口,这样可以让美国国会议员消消气。
但结果如何呢?那以后美日两国的贸易也从来没有平衡过,不仅如此,美国的三大车厂(通用,福特和克莱斯特)渐渐淡出市场。如果不是中国市场,今天通用汽车应该早已寿终正寝了。相反,日本企业经历了十多年的贸易摩擦,变不利为有利,加大技术革新的力度,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财务上都占据了优势。虽然日本经济从1990年代开始,经历了失去的20年,但日本企业一直没有失去技术。
现在中国正在为如何停止跟美国的贸易摩擦烦恼,2018年以来中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硬碰硬,有人撰文说中美贸易战对中国来说,大打大赢,小打小赢,这些人忽悠中国政府不要妥协。毛泽东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所以,回顾2018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我相信有很多需要反省的地方。硬碰硬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
今天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冷静地观察贸易摩擦或者说贸易战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其中有过也有功。通常来说,无论是普通战争,还是贸易战争,都会有主战派和主和派。在此必须明确一点的是,主战派不等于爱国派,主和派不等于卖国派,有的时候,主战派把国家带入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更大。当前的中美贸易战争打的毫无意义。
不过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舆论界开始调转方向,因为中国经济减速非常明显,更有人看到外国企业纷纷把在华的工厂迁移到东南亚,变得十分沮丧悲观。很多负责招商的官员每天都在为如何招商引资发愁。说实话发愁也没有用,重要的是如何改善投资环境。如果说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的很符合国际规范,那是假话。那么既然做的不好或不太好,那为什么不趁此机会参照国际惯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呢?
不要说外国企业,就是中国企业也总是在考虑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以获得更大的利润。所以,只要中国建立更开放更规范更公平的市场,绝大部分企业不会选择离开中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应该有信心。为什么中国的市场比照国际规范不够公平,不够开放,不够规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制度不够健全。一个好的制度一定是有连续性的,所有的规则都应该得到法律的保障。如果中国不准备偏离市场经济,就应该一如既往的加强建设市场经济制度。
我一直认为中国人应该杜绝作茧自缚,比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提法,到现在学术界也没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定义,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应对社会主义的一定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客观存在的制度框架,如果非要起一个名字,“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就足够了。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应该尽量地排除意识形态的干扰。我是一个不懂政治的人,也不想懂政治,但我知道如果要搞好经济就只能走现实主义的路。
最后,贸易摩擦和贸易战争不是洪水猛兽,智者要考虑的是如何把眼前的危机变成良机。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公平的市场和市场经济是中国的必经之路。新年伊始每一个政策执行者都应该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否则中国还会走更大的弯路。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日经中文网观点
![]() |
柯隆 |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