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总是嘴上爱国

2019/01/22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生活在日本,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日本人很少把爱国挂在嘴上。日本人说,与其爱国,不如提倡爱乡,也就是爱自己的家乡。

                                     

  去美国,很多美国人都在窗户或院子里插上国旗,也许是一种爱国的表现。20年前去旧金山,那里有全世界最大的唐人街,我住的酒店刚好可以俯瞰整个唐人街,结果发现每间餐厅的屋顶都插了旗子,有的是五星红旗,有的是青天白日旗。问当地的华侨,他们告诉我,有的餐厅亲大陆,有的餐厅亲台湾。我心里想: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图为2012年9月18日上海日本总领馆前的抗议活动(kyodo)

                               

  近来华为的财务总监在加拿大被捕,据说在国内掀起了新一轮爱国热潮。

                          

    

 柯隆 的其他文章

         

 回顾2018、展望2019

       

 当政府取代了市场 

   

 谈爱国,先要自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现代经济学的苦恼

 

   大千世界、不合常理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爱国主义,外国人称为nationalism,也可以说民族主义、民粹主义。也有人称之为义和团,不过鲁迅描写中国人的嘴上爱国为阿Q精神、自我满足。其实看你爱不爱国,不在乎你说什么,关键看你怎么做。试想,你口口声声爱国,可是你上了高铁,却去抢占别人的位子,那能叫爱国吗?你一边爱国,一别借到国外访问的机会游山玩水,花公款,那能叫爱国吗?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爱国,首先应该自爱。今天的爱国青年,太多人阔论爱国,却不会自爱。

                                 

  70年前的中国,有很大一批读书人是懂得自爱的,他们知道读书人的本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那是读书人的矜持。反右派以后,特别是到了文革,这批人几乎体面扫地,当人生活和生命都得不到保障的时候,就谈不上体面和本分了。

                    

  不久前去上海,跟上海的年轻人说,老上海人生活很讲究,虽然生活没有今天阔绰,但他们吃晚饭,稀饭,小菜(咸菜),小点心,饭后清茶,听一段越剧或者独角戏,也或许在里弄里散散步。今天的上海已经很难看到这样的休闲有品味的景象。

                         

  中国人喜欢跃进,每一次跃进都是对传统文化的摧残。有一个报道说中日战争期间,美军要轰炸日本,结果流亡到重庆的梁思成特意去美军司令部,告诫美军司令:轰炸日本我没有意见,但希望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结果那位美国司令居然听取了这位建筑设计家的意见,没有轰炸京都和奈良,否则,我们今天就看不到继承了唐朝长安遗风的古都了。

                   

  据说,梁先生50年代建议不要拆毁北京的古城墙,但领袖没有听取这位建筑家的建议,一声令下拆毁了本当评为世界遗产的古城墙,那以后,每一次运动都对古代文明一次摧残,最令人发指的是居然革命小将们掘开了曲阜的孔陵。那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圣地。试想想看,如果有谁敢掘开伊斯兰的圣地,或者犹太教的圣地,他还能活着走出来吗?


                     

  暴徒的行径绝对不应该被描述为探索。

                  

  几千年来,比起外国人对中国文明的破坏,其实我们自己人的暴行带来的危害更大。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几乎断送了中华文明的命根。后来的文字狱同样致命。反右文革几乎打断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一切暴行都不是外国人所为。这些年的城市化改造,又一次雪上加霜破坏中国文明,我的家乡有一个小区开发居然肆意地填掉了明代的古井,罪过。

                         

  去英国,到大英博物馆,看到当年的殖民者那样珍惜从中国掠夺去的文物,去美国,到大都会博物馆,看到他们特意开辟了一层展馆展现中华文明。到底谁是真正爱惜中国文明的继承人?为什么总有那么多年轻人打着爱国的旗号破坏我们的传统文化和文明?

                       

  今天的中国到底是什么主义?我不知道。但我看到国内的资本家们个个在资本主义国度都拥有多处豪宅。他们是爱国?还是卖国?反正他们是爱他们自己。这些人的钱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反省吗?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隆

柯隆 简历                    

东京财团政策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富士通综合研究所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出生于中国南京。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研究专题:开发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