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与人民国际化
2017/12/28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世界的货币史从贝壳货币到金属货币,又发展到纸币,经历了上万年的历史。货币本身的职能有所谓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交易手段。无论货币的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货币职能基本没有变。自从纸币普及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英镑承担了国际货币的职能,国际贸易的计价用英镑,英镑也是投资家最愿意持有的货币。所谓国际货币通常指的是国际贸易中的计价所使用的货币,以及作为储蓄货币,也就是资产计价的货币。后来,英镑衰退以后,美元取而代之。今天,国际贸易中,以美元计价的占绝大多数;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投资中,美元计价的金融资产也占绝大多数。 所以,中国对外宣布有多少外汇储备从来都是以美元计价的。现在中国有3万1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 |
|
1990年代,日本曾经一度希望推动日元国际化,日本的经济学家想了很多办法推动日元国际化,但结果日元并没有实现国际化。日元为什么没有能够实现国际化?其实,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要用朴实的语言解释清楚其中的逻辑和道理就不那么简单了。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为什么美元能够国际化。美联储每年发行的美元其实大部分并不在美国国内流通。美元现金多半在美国以外的国家流通,所以,有人形象地描述美国贸易虽然赤字,但美国通过出口美元来弥补贸易赤字。这种形象的说法并不是没有道理。问题是为什么外国愿意接受美元来弥补对美国的贸易不平衡?这才是问题的本质。
这可能跟美国经济的实力有关,也就是说跟美国的综合国力有关。
世界上的大宗商品,比如石油、谷物乃至贵金属的计价基本上都用美元。美元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世界各国都愿意接受美元。特别是依靠对美国出口发展经济的国家,美元自然成了其金融资产的首选。南美很多国家曾经考虑过废除本国货币的流通,而直接使用美元。但美元的汇率并不是完全不变的,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元汇率也曾大起大落。但纽约的金融市场提供了全套的回避汇率风险的金融交易手段。也有人说,美元的含金量高,所以,外国都愿意持有美元资产。其中的经济逻辑是否如此还有待考证,但至少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美元是美金。当然,过去的几十年,随着美国经济不断退潮,美元的地位也在受到挑战,特别是布雷登森林体系破产以前,美国的金本位体系宣布废止,所以,今天的美元非昨天的美元,不过,我们还找不出一个货币可以替代美元。
要说世界各国对美元持有的自信,那可能不完全来自美元本身。首先美国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市场,交易规范早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交易规则。当年日本希望日元国际化,但如果外国公司想要在东京的股票市场上市,申请上市的公司必须填写各种表格,而且都是日语的,这对外国企业的财务负责人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日本的金融交易规则和金融监管规则有很多具有日本特色,所以,很难被外国企业接受。
那么,人民币能否有一天成为国际货币呢?将来的事不好说,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可能性极小。首先,连中国人本身都愿意多持有美元资产,而非人民币资产,那么要求外国人自愿持有人民币资产恐怕有困难。另外,中国人凡事喜欢说“有中国特色”,要人民币国际化就有必要去掉所谓的“中国特色”,走国际化的道路。但是,不否认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扩大发挥作用,比如在国际贸易结算上不断扩大份额,不替代美元,但可以成为对美元结算的补充,特别是亚洲区域内的贸易结算以及与中国接壤的国家及地区的贸易结算可以用人民币。将来,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可以逐渐改用人民币结算贸易和用人民币投资。同时,中国需要不断改革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接轨。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 |
柯隆 |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