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婚变值得看热闹吗

2016/08/25


  日经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柯隆:由于很少看国内的影视节目,所以,不知道王宝强何许人也。但在网上浏览新闻时看到一则新闻《王宝强婚变》,从题目就知道其乃八卦新闻。国外也有八卦,英国的小报、日本的周刊杂志,有的时候堪称“脍炙人口”。由于个人性格和工作的关系,我从来不看这些八卦新闻。

在中国网上王宝强离婚话题铺天盖地

  从小在国内,总是被要求学习各种英雄人物,后来改革开放,英雄少了,偶像多了。但无论英雄还是偶像都与我无关。原来在国内读书,最不喜欢的就是历史,我拒绝背历史事件的所谓的背景和意义。所以,考大学我注定得不到高分。好好读书是在出国以后。现在读的最多的是历史书。越读越恐惧,因为以前在国内被灌输的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大部分是篡改了的。

  柯隆 的其他文章

  比赛第一,友谊第二

  往事

  赵薇错了吗?

  综合国力

  飞机晚点成常态

  马克思主义思潮

  中国人需要排毒

  万达城的山寨问题

  经济学家竹内宏

  文革情结与流毒

  中国的问题多严重?

  中国经济的迷

  梦幻的奇迹和僵尸企业

  市场经济中的政府

 
  更多》》》专栏:老柯要说话

  读历史少不了英雄人物,但各种历史书读多了发现人无完人,而中国的官史似乎特别喜欢把历史人物描写的不是白就是黑。在中国,鲁迅几乎被塑造成了一个文学圣人,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少能看到他对日本的批评,在今天的反日愤青眼里鲁迅可能算一个卖国贼。孙文更是了不起,在中国被捧为国父。文革中,那么多文物被毁,连孔陵都不能幸免,不可思议的是我的家乡南京的中山陵完好无损。但如果还原历史真相,孙中山这个人也还是可圈可点的。

  时代不同了,今天的年轻人对历史不感兴趣,这也无可厚非。同时,中国人爱看热闹,也是由来已久。我在南京上中学的时候,隔壁是外国人才可以进出的宾馆(今天的南京饭店)。那里面住着外国人,他们经常出来散步,我们上学放学当然就会遇到,不知是他们把我们当成了动物园里的动物那么好奇,一个劲地拍照,还是我们把他们当猴看,不一会就被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过路人围住。

  我上网查了一下王宝强何许人也,王宝强婚变又是怎么回事,可能原来的期待值太高,查明白以后大失所望。一个草根年轻人奋斗出来,找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结婚,生了孩子,后来发现,媳妇跟别人好了,闹离婚。就这么简单的事。也许这位王宝强在很多打工仔眼里就是一个偶像,或者有更多的人看到一个草根青年如此风光不服气,终于等到了看笑话的机会。应该说后者的心态不健康,但这是今天中国的现实。

  我看到网上有人指责围观王宝强婚变的人无聊。这种指责没错,但这是现实。好看热闹,特别是好看别人的笑话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遗传因子。


  有一次被美国工商协会邀请去讲课,讲课前先吃饭,主办方的人告诉我,吃饭时有些话题不要说,比如宗教、种族、隐私(包括第三方的隐私)及八卦新闻,但可以谈体育。不久前去巴黎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发现他们在社交场合谈论什么话题都是事先调查后定下来的。不谈隐私就不存在看别人的笑话。

  大约是3年前,北大法学教授贺卫方老师来日本讲课,我们一起去参观静冈县的清见寺,那座古刹里有一块木扁,上面雕刻了两个大字,隶书写的“洗心”。我是无神论者,从来没有在任何一座寺庙或者教堂收到如此大的震惊。呆呆地在那块扁前面站了好几分钟才回过气来,跟贺老师开了一个玩笑:“贺老师,一会你给他们也题一块扁写两个字‘洗脑’”。贺老师很认真地笑着答:“那可要不得”。中国人不能再被洗脑了,中国人应该好好洗心了。

柯隆
  还是回去说说那个王宝强婚变的话题,据说网上有上百亿人次点击,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地用无聊这两个字来收拾这个社会现象。据说中国的超级电脑(super computer)的计算速度是世界第一和第二,中国完全有能力在网上收集这些大数据(big data)来分析一下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但有一条是明白的,今天的中国除了一个艺人婚变还有很多更重要的事等待我们去关注。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