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懂的股票市场
2015/06/03
![]() |
柯隆 |
但令人担心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是中国的债务问题,麦肯锡估算说中国的公债占GDP的比重可能高达282%,同时,结构调整明显没有到位,如此规模庞大的中国经济靠什么来支撑?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政策的主导下可能走出通货紧缩,但那完全靠日本银行的孤注一掷的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支撑。安倍经济政策中的成长战略能否见效仍是未知数。美国经济的复苏寄希望于振兴制造业,但我们无法观察到美国制造业有振兴的迹象。
世界主要经济体充满如此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股市却先行一步,进入不断走高的新局面。应该说今天的股市走高多半得利于各国货币当局实施的孤注一掷的低利率政策和量化宽松政策。我们不难观察到纽约股市时显大幅震荡,因为投资者最担心的就是美联储提升利率。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股市的攀升并不是利好于实体经济的改善。
|
今天,各国政府为了提升经济增长,不惜孤注一掷地实施超宽松的经济政策,使得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过剩,对投资者们来说可以安心投资的资本市场不多,结果股市的投机性越来越显现。货币当局似乎乐见股市攀升,毕竟股市攀升可以暂时缓和货币当局的压力。短期的经济增长那怕是假象对政策执行者也可以暂时喘一口气。
应该说对于政策执行者来说,超级宽松的金融政策乃不得以而为之,并不应该过分批评,但如果只是满足于量化宽松带来的经济增长,那问题就严重了。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意味着世界经济的重新洗牌,现在世界经济正面临画时代的转型期,美国不可能一下退居二线,但美国独领风骚的时代显然过去;日本不干就此衰退下去,正在努力回归日本制造的国际品牌;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当然要谋求和平崛起,但结构调整之后拖累了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世界面临如何走出超级量化宽松怪圈的关键时刻,显然继续向金融市场注资将导致更大悲剧性的经济危机,但要顺利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结束零利率,软着陆到一个新常态,一定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今天的股市可能就是决定牺牲谁的博弈终局,无知者无畏,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结束一定伴随着很多无知者的丧钟。我无法预测此轮股市的疯狂何时崩盘,但我可以明显看到股市疯狂的背后伴随了太多假象,毕竟我们不能期待金钱游戏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幸福。
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柯 隆 简历
富士通综合研究所主席研究员,静冈县立大学特聘教授。出生于中国南京。8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科学技术学院日本专业,88年旅日后进入爱知大学法经学部学习,92年毕业后进入名古屋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深造,94年硕士课程(经济学)毕业。98年10月、富士通综研经济研究所主任研究员。2005年6月、同总研经济研究所上席主任研究员。06年起担任主席研究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