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本经验看中国牛市能走多远
2015/06/29
![]() |
肖敏捷 |
在这个会议上,为了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各国就允许美元贬值达成协议(广场协议),由于日本对美国的贸易盈余最大,结果日元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从1985年9月到1986年9月这一年期间,日元对美元的汇率从1美元兑237日元升值到1美元兑155日元。1985年和1986年这两年,日本制造业的业绩急剧恶化,钢铁、机械,电器、汽车等行业更成为重灾区。为了克服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不景气,进入1986年后日本央行连续减息放水,当年日经指数上涨将近5成。
其实翻阅了一下当时的企业破产以及失业率统计,发现所谓的“日元升值萧条”完全是一个伪命题,日元升值带来的冲击只是短暂的,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央行完全低估了日本企业的竞争实力。经历了1970年代的石油危机以及日元开始升值,无论是成本还是技术,很多企业已经具备相当高的竞争力,更主要的是拥有丰厚利润留成的企业根本不差钱。结果,日本央行金融缓和开闸放水的资金开始流向房地产和股市,如此这般,股市和房地产不疯也难。
|
话题回到日本的基金经理们如何看中国股市。上世纪80年代体验过日本大泡沫的基金经理认为无论从经济转型还是央行的金融政策的走向,目前中国股市与当年的日本股市惊人般相似,只要央行不开始加息,中国股市还有一段不错的前景。但是,日本从1986年初到1989年底,长达四年的泡沫牛市里,1987年10月份美国股市出现的“黑色星期一”虽然带来全球股灾,但也为日本的疯牛市场提供了一次绝佳的调整机会。由于市场开放程度有限,中国股市通过外部动荡进行调整的可能性不大,能否成为慢牛只有好自为之了。另外,“80后”的日本基金经理中从未体验过牛市的大有人在,相反这一代人是泡沫崩溃的受害者,因此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股票,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只要市场开始上涨立刻断言是泡沫。笔者认为这种现象正好和中国相反,知道90年代中国股市的投资人也许更理智一些。
笔者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长辈基金经理说的一番话。他说股市有泡沫很正常,泡沫崩溃也在所难免,关键是每次泡沫会不会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虽然1990年初起日本股市泡沫彻底崩溃,很多靠讲故事的上市公司消失的无影无踪,但还是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企业,这些企业也确实经受住了市场和投资家的考验。目前的中国股票牛市能走多远无人知晓,但是中国股市能否健康发展还要看每次大浪淘沙后能够留下来多少金子般的企业。
(本文仅为个人观点,与作者所属公司SMBC日兴证券无关)
专栏:肖敏捷论中日
肖敏捷 简历
出生于中国西安。自武汉大学毕业后,作为日本文部省(当时)公费留学生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福岛大学和筑波大学的研究生院。1994年起在日本的证券行业从事经济分析和资产管理之后,目前SMBC日兴证券经济分析师。作为频繁来往于中日之间,不断推出准确经济报告的经济分析师而为人所知。
在《日经Veritas》排行榜(2010年)经济分析师部门中居第5位。著作有《中国人经济分析师看中国经济》。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