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诊断(1)已沦为废柴国家?
2024/01/05
![]() |
2024年已拉开帷幕。曾经的经济大国日本在世界上的排名下降,物价涨不起来的通货紧缩体质使得“腰腿”衰弱。日本已沦为“废柴国家”了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对日本的现状实施了仔细的“体检”。
01 睡眠不足的日本,成果难以扩大
在昭和时代,日本曾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24小时战斗吗?”——日本的一则健康饮料广告(CM)里这样提问道。借助人们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日本曾实现了增长。
但如今,在名义GDP(国内生产总值)方面,日本只能对领先的美国和中国望而兴叹。甚至快被德国赶超,跌落到第4位。日本国民的人均GDP在2022年为3.4万美元,也掉至世界第32位,在七国集团(G7)中垫底。
日本的名义GDP即将跌至世界第4位 |
![]() |
![]() |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也落后于其他G7国家 |
![]() |
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在截至2022年的30年里也仅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抛下睡眠不足的日本人,其他G7国家的生产率提高到了2~3倍。
02 为追求“便宜”而减肥,但脂肪不断积聚
通货紧缩的常态带来了“廉价的日本”。不惜代价压低价格,造成了企业的体力(盈利能力)衰退的恶性循环。
观察日本的麦当劳巨无霸汉堡(Big Mac)的价格。1989年为370日元。将其他国家的价格按当时汇率换算成日元的话,高于日本的国家只有丹麦和瑞典等极少数国家。现在日本的价格为450日元,而瑞士则需要支付2倍以上的约1100日元才能吃到。
![]() |
日本通过过度的减肥减少了肌肉,但债务却像难以减少的内脏脂肪一样持续积累。回过神来,国家的财政已经债台高筑。日本的一般政府债务余额与GDP之比以1990年代后期的金融危机为转折点不断膨胀,现在已经超过了250%,在G7中处于最糟糕的水平。
![]() |
03 衰老的“昭和遗产”
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不断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抗老化(anti-aging)也是一大课题。虽然新干线和城市铁路等大动脉能够维持较高的收益能力,但地方的“毛细血管”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堵塞”的情况逐渐加剧。
日本很多的道路都已经过了“不惑之年”。到2040年,预计约75%的路桥和约53%的隧道的使用年限都会超过50年。
无法使用的道路和老旧桥梁很难简单地延长寿命。日本必须重新讨论符合时代要求的交通网络。
基础设施老化程度 |
![]() |
04 社会也在变老
1991年,在日本总人口中,作为主要劳动力的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占比为69.8%。这一比例在2022年下降到58.4%,同样在G7中垫底。较中国和韩国还低10个百分点以上。
2022年,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高达29.9%,仅次于摩纳哥,排在世界第2位。日本的老龄化速度从全球来看也处于明显较快的水平。
日本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排在G7末位 |
![]() |
05 日本有采取体制改革的决心吗?
日本是否存在不甘于现状、采取行动扭转局面的意愿呢?本该反映一国体制改革决心的老百姓的参政情况令人担忧。
从民主多样性研究所(V-Dem Institute)的“参与型民主主义”成熟度指标来看,日本在G7中最低。肩负着下一代重任的20多岁人群的众议院选举投票率在昭和时代后期达到6成,进入平成时代以后,这一比例下降到30%多。最近的2021年为36.5%,远低于55.9%的总体投票率。
![]() |
06 企业为日本扭转局面积蓄力量
日本也出现了让局面发生反转的积极迹象。
2023年度上半年民间企业(不含金融和保险企业)的经常利润超过了55万亿日元。高于创下历史新高的2022年度同期。2022年度企业的现金和存款增至339万亿日元,达到1989年度的近两倍。
日本必须采取的态度是,将积累的力量投入到研究开发和设备投资上,从而带动增长。
![]() |
日本要想东山再起,也许需要动大手术。可能还需要进行伴随着痛苦的康复训练。即便如此,日本仍具备潜力。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