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暴涨,粮食危机阴霾再起
2023/09/14
下田敏:大米的国际价格迅速上涨,对全球性粮食供应不安的担忧再次扩大。原因是小麦的替代需求增加,但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禁止出口大米。以亚洲为主,几十亿人以大米为主食。各国纷纷在确保国内粮食稳定,导致国际市场上大米价格暴涨,产生了“合成谬误”。
![]() |
正在种水稻的印度女性(印度东部,Reuters) |
9月8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了2023年8月的大米国际价格指数为142.4(2014年~2016年为100),比上月的129.7猛涨9.8%。上年同月大幅上涨31.2%,创下自2008年以来时隔14年的新高。粮农组织分析称:“这反映了印度禁止出口造成的贸易混乱,由于担忧禁止出口时间不确定且限制还扩大到其他品种,因此供应链上出现了持有库存的动向”。
![]() |
俄乌冲突以后,大米的国际价格也一度保持稳定。由于担忧乌克兰产小麦及玉米的出口减少,谷物价格指数比冲突前一度上涨23%,但在纠纷地区以外生产的大米稳定在110左右。但今年形势变了。原因是小麦价格暴涨,菲律宾等地纷纷出现了用大米代替意大利面及面包类的消费动向。
如果国际价格上涨,生产国会遇到出口障碍。而印度7月20日宣布禁止出口除高端巴斯马蒂大米以外的大米。印度消费者事务、食品和公共分配部公布的4~6月非巴斯马蒂大米的出口量同比猛增35%,并且解释说:“禁止出口是为了缓和印度国内大米价格上涨,确保充足的供应量”。
![]() |
印度禁止出口除高端米以外的大米(新孟买的批发市场,Reuters) |
印度倾向本国优先的背景是对气候异常的担忧。印度6~9月是大规模季风带来的雨季,会带来农业生产所需雨水的约7成。今年从7月到8月初发生了暴雨和洪灾,农作物受灾严重,到9月受南美秘鲁沿岸的 “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预计降雨不足。
印度禁止出口大米恐长期持续
日本三井物产战略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野崎由纪子指出:“可以理解为印度并未确定大米歉收,就率先决定禁止出口。在农作物整体价格上涨的背景下,2024年春季将迎来印度大选,大米的出口限制可能或长期持续”。
印度是在国际市场上供应约40%大米的出口大国。2022年的出口量为2212万吨,比第二名泰国(768万吨)和第3名越南(705万吨)加起来还多。出口对象多达140个国家。美国农业部(USDA)预测,随着印度禁止出口非巴斯马蒂大米的大米,2023年全世界的大米出口量将同比减少4.2%至5380万吨。
![]() |
越南政府9月7日表示,将与菲律宾就大米国际交易签订政府间协定。这是在越南总理范明钦和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东盟(ASEAN)首脑会议期间会晤后宣布的消息。在大米国际市场上,美国农业部指出,“面临出口量减少的进口商紧急买进”的现象扩大,菲律宾等进口国家正在拼命寻找确保稳定采购的道路。
大米生产国的窘境
出口国越南也有烦恼。据越南国营媒体报道,工贸部长阮鸿延认为,国际价格上涨是“扩大大米生产和出口的好机会”,但同时表示“无法容忍国内价格高涨和供应短缺”。因为大米是主食,本国内的稳定供应被放在第一位。
8月25日,为了抑制国内大米价格的上涨,缅甸宣布停止出口大米45天。在没有采取出口限制措施的泰国,国内的流通量紧张,与几周前相比,价格大幅上涨了近两成。预计东南亚同样会因为厄尔尼诺现象而导致降雨不足,如果实际收获量减少,混乱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大米的国际交易具有被称为“Thin Market(薄市场)”的特殊性。从出口量在全球生产量中的占比来看,小麦为27%,而大米仅为11%。大米的自给自足已成为常态,即便是印度,出口的大米也仅占生产量的17%。日本的自给率几乎为100%,除了进口配额(Minimum Access)等之外,可以说已与国际市场分离。
由于战争影响,乌克兰生产的小麦等出口减少,导致全球范围内出现粮食供应不稳定的现象,但由于小麦是全球交易,欧盟(EU)等的供应填补了这一缺口。大米则难以由其他国家替代,如果厄尔尼诺现象对今后的大米收获量产生不良影响,粮食供应不稳定现象可能会进入第2阶段。
中国的粮仓地带受灾严重
中国的行动将成为动荡因素。作为生产大米和玉米的“粮仓地带”,中国东北地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遭受了严重的暴雨和洪水灾害。中国的大米产量和消费量均居全球首位。2022年的净进口量(进出口相抵)约为400万吨,如果中国扩大进口,因为规模巨大,可能会导致大米的国际价格进一步上涨。
因大米价格高涨而受到最大打击的可能是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地区。以尼日利亚和科特迪瓦等西非国家为中心,2022年的大米进口量为1710万吨,相当于大米国际交易的31%。该地区原本生产就偏重于可可豆和水果等,作为主食的小麦和大米一直依赖进口,加上货币对美元贬值,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粮食生产至今仍是“看天吃饭”。尤其是低纬度的大米生产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大。以俄乌冲突为开端、被认为高峰已经过去的全球粮食不安现象,正逐渐呈现出结构问题的样貌。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下田敏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