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便与商业(3)益生菌市场再度繁荣
2023/05/29
粪便是由肠道细菌的发酵和腐败而产生的,肠道细菌对“粪便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日本帝人正在拓展增加对肠道环境有益的“益生菌(Probiotics)”的业务。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益生菌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2万亿日元,以粪便为契机的市场有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
“这是不使用鸡蛋的美乃滋(蛋黄酱)?”2013年前后,为了考察美国的科技企业而常驻硅谷的帝人的北薗英一(现任Biolier事业部部长,Biolier是帝人的功能性食品材料品牌)在超市里偶然拿起了不使用鸡蛋的植物美乃滋。这款产品的开发者是作为独角兽(估值10亿美元以上的未上市企业)的生物企业美国Eat Just。

虽然北薗受命常驻的任务是寻找新技术的种子,但在完成对半导体相关初创企业的收购后,他开始寻找材料业务的种子。在硅谷,除了软件等技术之外,生物新创企业的食品业务似乎也开始吸引资金。
受海外论文启发,寻找膳食纤维
北薗手中的华盛顿大学教授的论文中写到,“肥胖与肠道细菌有关”。2007年,即北薗被派到硅谷的一年前,调查人类肠道细菌作用的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启动。在国外,肠道细菌相关的论文增加,还发现膳食纤维与肠道细菌的作用有着突出关系。
帝人一直通过服装纤维和碳纤维等多种多样的纤维来扩大业务。“虽然领域不同,但如果是‘纤维’,帝人一直有涉足,应该没问题”。北薗在开展膳食纤维相关的新业务后,在公司内部获得了批准,开始寻找宝贵的膳食纤维。
有没有可以充分溶解在食品中的纤维?首先找到的是墨西哥出产的也用作龙舌兰酒原料的膳食纤维“龙舌兰菊粉”。不过,制造龙舌兰菊粉大约需要7年时间,农民优先向高价采购的龙舌兰酒企供货。在前往中国等各地进行考察期间,北薗抵达的目的地是欧洲。
在那里获知来自蔬菜“菊苣”的膳食纤维正在被食用,大量生产膳食纤维的企业也开始出现。帝人与世界第二大水溶性膳食纤维企业荷兰Sensus签订了独家销售合同。
2018年,以“菊粉”的销售为开端,这种产品也被食品厂商用作原料,帝人开始作为自有品牌启动销售。
但是,这归根结底只是从其他企业引进的产品。帝人希望自主开发有助于改善肠道环境的膳食纤维。这一想法最终能够实现,得益于并购生产纳豆菌等的“目黑研究所”。
掌握肠道细菌的技术
2022年8月帝人与丸石制药签订受让业务的合同,将丸石的子公司目黑研究所收归旗下,全面开始生产益生菌。另一方面,在位于东京的帝人研究所,将多种膳食纤维放入烧杯中的猪粪便中,以人造肠道为模型来探索新的膳食纤维。

北薗表示,“雄心是打造利用肠道细菌的可能性的业务”,同时还称“希望把日常食用的、能轻松地促进健康的东西打造成产品”。
调查公司GII的数据显示,益生菌的市场规模2020年为547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将达到912亿美元。

益生菌的市场是一个诞生于1920年代初期的古老的市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社会上曾有过把坏菌全部杀死等思潮,益生菌市场一度衰退,但之后再次繁荣起来。
益生菌之所以重新受到关注,也是因为肠道细菌的作用逐步被弄清,功能也逐渐被了解。
2023年2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研究团队发布研究结果称,肠道菌群的变化与慢性疲劳综合征存在关联。研究团队提出看法称,“特定的肠道细菌的差异有可能成为生物标志物(Biomarker,指可以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的生化指标)”。
研究肠道细菌与新冠病毒的关系
据悉,感染新冠病毒后受到慢性疲劳综合征困扰的人仅在美国就有数百万人。随着肠道细菌的研究,有助于改善症状的药品等的开发有可能取得进展。食品巨头达能公司还开始支援美国罗格斯大学研究新冠病毒和肠道细菌的关系和影响。
米达斯·德克思(Midas Dekkers)所著的《粪便的博物学》一书指出,人类的进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与肠道细菌建立友好关系。还宣称“我们应该拥抱肠道细菌”。
粪便将人类的健康状态“可视化”,而肠道细菌一直支撑着人类的健康,这是不争的事实。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粪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该如何利用我们所获得的这些东西呢?如今已经进入需要这种智慧的时代。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大西绫
(本连载完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