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局势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2022/03/04


       秋山文人:对俄罗斯的制裁发展到将其从国际结算网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剔除的地步。针对这种被称为“猛药”、“金融版核武器”的制裁措施,有传闻称,作为对抗手段,俄方将接入中国的结算系统“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如果俄罗斯参与中国的系统,将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存在感不断增加的“CIPS”

 

       人民币汇率眼下维持在1美元兑6.3元附近,在约4年来的高点附近尝试进一步向上突破。

 

人民币(reuters)

 

      买入人民币的背景各种各样,但有观测指出,其中之一是俄罗斯考虑接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以维持其结算网络。从长远来看,将有助于人民币的存在感进一步提升,市场人士正关注其动向。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的实绩在稳定提升。该系统2015年开始投入使用。这是中国国内银行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央行)与国外银行进行人民币结算的平台。全球共有75家银行直接参加,日本三大银行(三菱UFJ银行、三井住友银行、瑞穗银行)名列其中。“非直接参加行”超过1205家。单日平均交易额在2月为3888亿元,比20213月增加了49%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提高

 

       在结算增加的同时,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存在感也在不断提高。外汇储备就是其中之一。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全球外汇储备中各种货币的占比进行计算,2016年底美元为65.36%,人民币为1.08%。到了20219月底,尽管外汇市场上美元开始升值,其占比却降至59.15%,而人民币则上升到2.66%。虽说远没有达到可以一决高下的地步,但呈现出来的趋势却是“美元存在感下降,人民币上升”。

 

       人民币在2016年以后纳入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作为储备资产的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在这一领域其地位更高,美元为41.73%,人民元提高到10.92%

 


 

      俄罗斯采用人民币也许会强化这一趋势。英国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胡东安(Tommy Wu)认为,在中国的贸易中,虽然俄罗斯的占比不到2.4%,但“长远来看,扩大使用人民币可能会让中国受益”。

 

       数字货币成为重要力量

 

       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存在也不容忽视。在北京冬奥会上亮相的“数字人民币”已经走在其他国家央行数字货币的前面。使用方便的数字人民币快速普及,除了中国国内,还在国外得到广泛使用,欧美对此绷紧了神经。

 

       野村综合研究所资深经济学家木内登英指出,乌克兰问题和发达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可能会成为中俄等国家与民主主义国家集团之间围绕使用央行数字货币的新国际结算制度展开“主导权争夺的起点”。

 

       在现代史上,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领导的民主主义取得了胜利。但现在,中俄正在试图扭转局面。民主主义站到了岔路口,以往美元作为事实上的轴心货币,成为意识形态扩张的武器,其主导权或许也已开始成为修正的对象。

 

       人民币正式走向国际化,始于中国成为“IMF第八条款国”(取消外汇交易管制)的1996年。中国通过扩大跨境人民币债券开放资本市场,推行“一带一路”构想,并不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在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今天,人民币迎来新的局面。

 

       日经QUICK新闻 新加坡 秋山文人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