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田式防疫”能有效应对奥密克戎吗?
2021/12/06
泷田洋一:奥密克戎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就在各国遏制新冠疫情、力争重启经济活动之时,新冠病毒却改头换面重新来袭。
以色列立即关闭与海外往来的门户。11月27日,该国出台了14天内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措施。针对从海外入境的本国国民也加强了隔离义务。
日本也一反常态地迅速行动起来。11月26日,对南非及其周边国家实施了口岸防控措施。自27日0时起,来自对象国家的人员在入境后10天内只能待在日本政府指定的住宿设施内。11月29日下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原则上暂停来自全球的外国人新入境。该措施从30日开始实施。岸田本人于11月27日作出决定,采取比除了以色列之外的主要发达国家更为严格的口岸防控措施。
![]() |
宣布原则上暂停外国人新入境方针的岸田文雄(11月29日,首相官邸) |
“要全部关闭”,11月27日是周六,岸田下定了决心。促使他做出决断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11月26日的决定。世卫组织将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命名为奥密克戎,并将其指定为警戒水平最高的“需担忧变种”。
11月28日(周日)相关省厅接到了指示,并在当天制定好需要采取的具体对策。
![]() |
羽田机场国际到达大厅(11月30日下午) |
安倍晋三和菅义伟两届政府的防疫措施因总是不够及时而饱受批评。岸田以此为反面教材,反复强调“要设想最坏的情况,迅速采取行动”。11月30日,日本国内发现首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如果岸田宣布封关措施晚一天,也许就无法向国民释放出迅速应对的信号。另一方面,一律暂停赴日国际航班新增预约的请求引发混乱,后来又为需要回国的日本人重新开放预约。日本的防疫对策就像走钢丝一样冒险。
尽管如此,仅靠口岸防控措施并不能防止变异株的入侵。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11月27日道破了采取这种措施的目的:“为准备防御奥密克戎争取时间”。
欧洲的苦战尤为突出。包括奥地利不得不再次封城等在内,此前欧洲疫情的再次扩大已经为经济活动踩下刹车。在这种情况下,传染性很强的奥密克戎这一“劲敌”出现,让防疫与经济活动共存的政策基础发生动摇。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君子豹变”令人印象深刻。7月取消了针对新冠的行动限制以后,虽然新增感染病例增加,但没有采取相关行动,而此次却针对奥密克戎重新引入了必须佩戴口罩等部分规定。
在全球因奥密克戎的出现而惊慌失措的情况下,有的国家则采取“旁观”姿态。中国继续实施全力遏制疫情的清零措施,对国内外的人员流动采取限制措施。
在欧美转向新冠与经济活动共存的背景下,中国一度看上去落后于世界。如今,中国主张强有力的防御措施对于奥密克戎是有效的,显示出自信。但在中国产疫苗被指效果有限的背景下,明年2月即将迎来北京冬季奥运会,实际上也难以调整清零措施。
对日本而言,奥密克戎来得很不是时候。因为此前随着新冠疫情走向平息,日本刚刚准备要促进餐饮及住宿等人们的活动。
日本10月解除紧急事态宣言以后,新冠感染人数已经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不过,第5波德尔塔毒株的蔓延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从奥密克戎在南非的蔓延形势来看,情况有可能像冬季山上的天气一样骤变。如果第6波疫情袭击日本国内,消费心理将不可避免地萎缩。
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小林庆一郎也表示,“如果奥密克戎一下子蔓延开来,基于55万亿日元财政支出的经济对策也将化为泡影”。防止疫情扩大成为最优先的课题。
积累奥密克戎相关医学知识,在弄清威胁程度之前,需要强化入境限制数周左右。专家都在加紧分析奥密克戎,因此应该能在几周内明确威胁程度。如果认为威胁水平低,可以放宽限制。
当然,入境限制不过是像福奇所说的“争取时间”。但在与新变异病毒的斗争中,当下争取时间是至关重要的。开发出新冠疫苗的美国辉瑞及美国莫德纳迅速开始开发针对奥密克戎的疫苗。
莫德纳表示,制造应对奥密克戎的新冠疫苗“需要几个月时间”。不过,德国BioNTech表示,BioNTech的疫苗对于奥密克戎“很可能也可以防止重症化”。
日本目前的对策是追加接种现有疫苗。把接种第三剂次的时间从接种完第二剂次8个月后提前到6个月后是主要课题。日本政府相关人员也认为,考虑到奥密克戎的流行,“从明年年初到春季的接种”将成为焦点。
关键是疫苗的库存。目前的库存不足以应对加速接种。加快第三剂次接种的不得已之策就是使用莫德纳疫苗的库存。
为了避免像今年夏季一样加快接种导致库存不足的混乱,需要辉瑞提前按季度供应疫苗。能否充分利用岸田争取的时间,还要看与辉瑞的谈判情况。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泷田洋一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