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流品牌新时代(4)中国EV集体出海
2021/11/22
“你好,挪威”,9月底作为中国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的代表,上海蔚来汽车(NIO)在挪威推出了纯电动SUV车型“ES8”。这是蔚来首次进入海外市场。
![]() |
宣传自身纯电动汽车吸引力的蔚来汽车CEO李斌(5月,图片源自在线发布会的视频) |
在ES8上市时,蔚来还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内开设了名为“蔚来中心(NIO House)”的展厅。之前于5月在线上举行说明会,彰显了行驶距离和对环保的贡献等。蔚来的首席执行官(CEO)李斌表示,挪威将是进入欧洲市场的第一步,透露出2022年在欧洲扩大到5个国家销售的想法。
瞄准纯电动汽车率先普及的挪威
中国的汽车厂商如今正向挪威投去热切目光。比亚迪(BYD)6月从总部所在的中国广东省开始向挪威出口纯电动汽车。这是比亚迪在欧洲最早推出的乘用车的纯电动版。8月上市,截至9月的出口量达到1000辆,计划到2021年底达到1500辆。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也在9月底宣布,已开始向挪威出口“红旗”品牌的纯电动汽车。小鹏汽车也自2020年起在当地销售纯电动汽车。
![]() |
瞄准挪威市场的原因是,该国在欧洲属于纯电动汽车率先普及的国家之一。在挪威的新车销售中,纯电动汽车所占的比率在9月达到8成。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取得进展,和汽油车相比很多消费者更支持纯电动汽车。中国各厂商均把挪威作为立足点,寻求拓展欧洲市场。
中国车在国际车展上显示出存在感
从欧洲整体来看,中国纯电动汽车品牌的存在感也在提高。9月在德国举行的慕尼黑国际车展上,会场上格外引人注目的是中国长城汽车的展区。长城获得了与大众同等规模的展区,展示了在中国也很受欢迎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品牌“欧拉(ORA)”和高档品牌“WEY”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摩卡(Coffee 01)”等。这些车型均计划2021年在欧洲启动预约销售。
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上,除了长城汽车之外,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高档车企业极星(Polestar)等中国品牌也纷纷参展,受到关注。
![]() |
长城汽车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摩卡”(9月,德国慕尼黑) |
中国各品牌希望在欧洲开拓今后有望明显增长的纯电动汽车需求。欧盟委员会已宣布到2035年在事实上禁售包括混合动力车(HV)在内的汽油车等内燃机车的新车。中国汽车厂商认为,虽然难以通过汽油车瓦解以大众为代表的欧洲厂商的市场份额,但如果是今后全面普及的纯电动汽车,则有可能抢占市场。
支持中国纯电动汽车的消费者今后也可能增加。购买比亚迪的纯电动汽车的欧洲消费者说:“品质很好,与美国特斯拉的纯电动汽车相比很便宜”。还有声音表示,“和特斯拉的竞争车型相比便宜一半”。中国各厂商正在欧洲取得成绩,同时寻求在东南亚和日本等欧洲以外扩大销售。
在新能源领域挑战欧美日韩
中国汽车业界团体的统计显示,1~9月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的出口量为19.5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至逾5倍。据称主要原因是美国特斯拉增加了在上海市生产的纯电动汽车的出口,同时中国厂商也在稳步扩大出口量。业界团体的高管充满自信地表示,“显示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在提高”。
![]() |
比亚迪在挪威交付的纯电动汽车(图片由比亚迪提供) |
在中国国内,目前中国自主品牌也越来越受到欢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21年1~9月中国自主品牌占乘用车新车销量的比例达到43%,比上年同期提高近7个百分点。与德国和日本等的多家外资企业的份额降低形成对照。中国汽车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从高价位到低价位,中国的纯电动汽车品牌都在赢得消费者的支持”。
中国拥有巨大的汽车市场,新车销量在2009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但中国在汽油车技术方面仍落后于欧美日韩等的企业。原因是开发汽油车需要众多零部件和技术,并打造供应链,中国起步较晚。但纯电动汽车的结构比汽油车简单,很多零部件也发生改变。中国企业认为,如果是以纯电动汽车为中心的新能源车,与欧美日韩企业相比,自身有可能占据竞争优势。
中国为了提振纯电动汽车产业,正在以2035年之前把新车销售全部改为环保车的方向展开讨论,计划把50%定为纯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车。还出现中国新兴纯电动汽车企业等积极招聘德国、日本技术人员,借此提升开发能力的趋势。
![]() |
在电动汽车领域,与IT企业的合作也必不可少。在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控股等互联网大厂与汽车厂商展开合作,专注于开发面向电动汽车的车载系统。华为技术等也在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方面加强对汽车企业的支援。
有日系汽车厂商的高管表示,“在纯电动汽车成为市场核心的如今,难以跟上中国企业的新车开发速度”。丰田、本田、日产、大众、通用等日美欧厂商一直拓展中国市场。但今后这些厂商在母国等拥有巨大份额的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有可能被中国企业夺走。这种危机感越来越有可能成为现实。在各领域,今后看到中国品牌挑战全球品牌的机会都可能增加。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川上尚志撰文 广州、桑山昌代制图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