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松冲击50年(2)美元地位下降
2021/08/16
与轴心货币美元保持距离的趋势正在加强。
中俄远离美元
俄罗斯7月完成了长达1个多月的出售美元的操作,将主权财富基金“国家福利基金”占35%的美元清零,将人民币和欧元分别从15%增加至30%、从35%增至40%。
中国也将外汇储备中的美元比重在20年里从8成降至6成,中国相关人士透露,面临美国制裁的伊朗产原油的进口到2020年4月改为基本上以人民币计价。世界外汇储备的美元比率从顶峰时的87%降至59%。
![]() |
即使“尼克松冲击”削弱了价值,美国仍保持了美元的主导权货币地位。世界贸易结算的近一半以美元计价,经济信息集中于美国。不愿服从美国的国家和企业远离美元,反过来证明其支配力之强。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美元主导权能否高枕无忧?哈佛大学的肯尼思·罗格夫教授敲响警钟:“与大家想象的相比更加脆弱”。
中国崛起加剧趋势
问题在于美国自身。由于新冠疫情,财政赤字达到历史新高的3万亿美元,经常项目收支逆差达到时隔11年的最高水平。目前的通货膨胀达到5%。类似于越南战争导致财政恶化,欧洲和日本崛起导致贸易低迷的50年前。
![]() |
资料图(Reuters) |
与美元对各国货币遭到抛售的当时不同,现在美国经济相对强劲,对美元构成支撑,但潜在的贬值隐忧愈演愈烈。
中国的崛起也将加剧这种风险。在半世纪前加强力量的西德马克成为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在外汇储备中占到2成。肯尼思·罗格夫认为,“中国迟早将转向浮动汇率制,亚洲将以人民币为核心统一起来”。
中美的经济规模被认为在2030年前后发生逆转。其实中国已在贸易上超过了美国。从货物进出口的全球份额来看,最近50年美国从13%降至11%,而中国则从1%提高至13%。
当然,很难想象中国会马上认可资本自由流动,缺乏取代美国为世界稳定承担责任的意图和能力。
这种情况存在危机。1931年,在奥地利的银行破产后,当时的轴心货币国英国缺乏防止危机波及的力量,而属于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美国则缺乏承担责任的想法。“主导权的缺席”招致经济收缩和条块化,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是经济学者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总结的教训。
在肩负国际货币系统稳定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3年问题”正被谈论。
IMF力争在2023年之前确定增资计划。各国的出资比例根据国内生产总值(GDP)计算,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美国的出资比例将比现在的17%下降,有可能低于对重要事项拥有事实上否决权的15%。
如果美国国会拒绝增资,中国有可能抛弃IMF,设立本国主导的新基金。这种风险场景也浮出水面。轴心货币的动摇可能割裂国际货币体制,再次令世界发生震动。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