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的另一场全球竞争
2021/04/07
中山淳史: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已确定不接待来自海外的观众。其背景是新冠病毒疫苗普及缓慢和变异病毒的增加,而令人遗憾的是,奥运延期举办一事早在2020年3月就已敲定,尽管推迟了1年,日本却仍未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疫情防控对策。
的确,接待疫苗接种情况和疫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人,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另一方面,在推进疫苗开发的同时,目前全球出现被称为“疫苗护照”的机制的引进竞争,即在入境审查时可通过智能手机了解“何时、何地、接种了哪里制造的疫苗”的机制。
![]() |
疫苗护照示意图(日本GVE提供) |
这种机制在日本很少得到讨论,但如果充分利用,则能够按照从已接种疫苗者开始允许前往海外的方向控制人员流动。欧盟、英国、俄罗斯、中国、以色列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正在为实用化而展开行动。
另一方面,IT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Ecma国际”3月开始制定使各国和地区不同的疫苗护照具备兼容性的国际标准。
根据计划,除了不显示、不记录疫苗接种以外的信息之外,还要结合数据抽取和难以篡改的区块链等多种技术,力争达到适应量子计算机时代的强大安全性。
令人惊讶的是,提供技术的并非欧美企业,也不是中国企业,而是开发面向金融交易的安全技术的日本新创企业GVE。
据GVE社长房广治表示,最初就合作进行试探的是英国阿斯顿大学。英国皇家学会提出了旨在推动疫苗护照、面向各国的指导方针草案“12项评估标准”。阿斯顿大学据此从全世界的企业中选出1家作为技术合作伙伴。
12个项目包括无法篡改、可随身携带记录、表明对变异病毒的有效性等。正在开发的技术将在完成评估工作之后,在2021年内获得Ecma的标准认定,到2022年可能被与Ecma展开合作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定为国际标准。
上述一系列的行动有主管数字领域的英国中央部门的参与。也就是说,在疫苗开发方面走在前头的英国为了在疫苗护照方面也掌握主导权,正在以举国之力采取行动。
![]() |
英国阿斯利康的新冠疫苗(资料图,reuters) |
另一方面,阿斯顿大学和GVE也与日本的相关部门和经济团体等进行了接触,但这些部门和团体并未显示出明显的兴趣。围绕个人信息保护和与未接种疫苗者的平等性的问题,存在产生分歧的风险,而且认为“如果疫苗的量产取得进展,疫苗护照本身可能会失去意义”的观点根深蒂固。
就现实而言,疫苗普及到世界各个角落需要较长时间,在此期间,很可能不断出现变异病毒。我们今后将在多种变异病毒并存的世界里生活。如果想要恢复新冠疫情前那样的经济活动,不管愿意与否,最大限度利用疫苗接种记录的技术都将变得有必要。
对于保护航空公司等旅游产业,疫苗护照或许很有效。已接种疫苗者在入境时不需要PCR检测。如果能够实现国际航线的飞机内提供座位也无需保持“2米以上”距离等措施,航空公司的搭乘率将提高,机场的工作也有可能较目前有所简化。
例如在关西国际机场,在新冠疫情以前,来自海外的到达人数达到每天4万人。目前,检疫所的PCR检测能力仅为每日4000人,需要采取对疫苗接种者免除PCR检测等措施。
日本在奥运会之后,还将于2025年迎来世界博览会(大阪关西世博会)。虽然是4年之后,但是入境管理时很有可能需要疫苗护照。尽管如此,国际标准可能在没有体现日本意向的情况下敲定,应该如何看待这种现状呢?
中国被认为会战略性地使用疫苗护照。有声音指出,中国为迎接2022年2月的北京冬季奥运会,有可能配套提供本国的疫苗和疫苗护照,接纳全球各地的观众。
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国家和地区接受中国产疫苗和疫苗护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将留下“能接待普通游客”的成绩。IT领域的评价也将随之提高,有望在商业方面获得强劲势头。
日本进展迟缓的不仅是疫苗开发。疫苗护照自不必说,之后的国际标准化竞争、航空产业的重建、激活经济的一揽子战略,日本都尚未拿出蓝图。日本是不是应该先讨论疫苗护照呢?以疫苗护照为起点,有可能不断摸清疫情后所需的战略。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评论员 中山淳史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