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索尼改名说起

2020/06/05


       广井洋一郎、清水孝辅:索尼将时隔约60年更改公司名称,20214月改为“索尼集团(Sony Group)”。将形成旗下拥有电子、半导体、娱乐和金融等业务公司的体制。约20年前索尼内部也出现过像此次这样的组织改革论调,但遭遇挫折。当时的关键人物之一就是现在的社长吉田宪一郎。此次的重组显露出希望从“电子企业索尼”转变为能在危机中生存下去的综合性企业的意图。

 

       吉田说明称,“将剥离索尼总部此前保留的电子要素,集中为集团经营”。他还表示,“娱乐和电子业务都将并列,从集团的角度来考虑人才和资金的分配”。此前隶属于总部的电子业务间接部门转移至经营电视机等家电业务的中间控股公司“索尼电子”,并将该公司的名称改为“索尼”。

 

东京都港区的索尼总部

 

       此次吉田改革的原型是以约20年前为起点。

 

       “控股公司的名称采用‘索尼创新管理(Sony Creative manegement)’吧”,在出井伸之担任经营一把手的2000年前后,随着业务扩大至电影和金融等,索尼内部曾讨论改为控股公司。当时认为“如果不能描绘出整合全部业务的战略,就无法发挥综合性企业的优势”。

 

       不过,以索尼发布亏损财报为开端,20034月发生日经平均指数整体暴跌的“索尼冲击”。出井的凝聚力也随之下降,结果构想未能实现。吉田当时作为社长室长等展开工作,近距离观察此类动向的机会很多。

 

  

       为了推动构想的实现,吉田一直细致推进准备工作。第一是摆脱对收益取决于有无畅销商品的电子业务的依赖。当时担任子公司社长的吉田于2013年被前社长平井一夫召回总部,参与经营。通过游戏和音乐业务确立了并非一次性卖掉硬件,而是通过软件等持续赚钱、被称为“循环型(Recurring)”的商业模式。

 


 

       第二是即使改组为控股公司、各业务也不会产生离心力的意识变革。吉田20195月曾说过,“通过创造性和技术的力量,让世界充满感动。定义索尼存在的意义,这在(就任社长后)一年里最为重要”。在出任社长后,吉田把打造“电子和娱乐共通的”企业理念作为最优先课题来推进。

 

       第三是配合2012年以来的结构改革推进的业务分拆。分拆电视机和相机等电子领域的主要业务,以更容易适应集团经营。

 

       美国的IT巨头也在采用控股公司模式。谷歌2015年成立控股公司Alphabet,将经营主力互联网业务的谷歌等作为子公司纳入旗下。这样易于加快技术创新的速度,例如涉足自动驾驶的Waymo从外部获得了融资。

 

       不过,从总市值来看,Alphabet超过100万亿日元,而索尼还不到10万亿日元。为了实现新的增长,索尼将把涉足金融业务的中间控股公司“索尼金融控股(SFH)”变为全资子公司。在海外,中国的阿里巴巴集团也涉足电子结算,正在提高作为平台提供商的地位。索尼也将开展涉及用户“钱包”的金融业务。

 

       持有索尼股票的美国投资基金Third Point批评索尼因拥有多项业务而陷入股价偏低局面,要求分拆半导体和金融业务。此次,索尼正试图提出其他的解决方式。原因在于,多样业务形成的收益结构也能够抵御新冠危机。

 

       “盛田昭夫先生是多样性的原点”,吉田社长520日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采访时回答道。索尼1958年将公司名称从“东京通信工业”改为原是商标的索尼。“索尼电子工业”等显示其电子公司属性的名称也曾成为候选,但创始人之一盛田表示反对,称“因为我们要拓展到全世界”。此次重组的决断同样也是以不局限于电子业务的“原点的索尼”为目标。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广井洋一郎、清水孝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