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危机会带来垄断?
2020/06/02
西村博之:对于新冠危机导致市场迈向垄断化的担忧以美欧为中心正在加强。这是因为有实力的大企业将收购经营困难的企业,由此甚至出现了在危机结束前限制收购的方案。但收购能防止破产、维持就业,这也是事实。反垄断机构将如何应对呢?
美国议员敲响警钟
“应在危机结束之前搁置大型并购”,美国民主党议员、众议院反垄断小组委员会主席大卫·西西林(David Cicilline)4月时这样呼吁。西西林提出估算数据称,美国投资基金和高科技巨头能用于收购的资金加起来超过3万亿美元,警告“收购会带来垄断”。
美国优步(Uber)提议收购从事外卖配送的Grubhub一事于5月中旬曝光。如果实现,优步将掌握约55%的市场份额,西西林质问:“是要趁着危机获取不当得利吗?”
![]() |
由于新冠危机,医疗和药品领域的企业收购受到关注,影响可能还将波及更广泛的领域。雀巢的首席执行官(CEO)马克·施奈德称并非只是瞄准因新冠危机而陷入困难的企业,但表示“力争比去年更加积极地推进并购”。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1873年的大萧条或许是经济危机加快垄断的代表性案例。当时洛克菲勒收购了陷入经营困境的同行石油冶炼企业,在数年时间里就掌握了市场的9成。
与此同时,银行家摩根也凭借充裕的资金推进铁路和钢铁企业的收购与整合。为对抗这些垄断企业,1890年美国实施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案。
从当时的“重厚长大”型产业到如今的高科技,从金融资本变为基金,虽然企业面孔有所改变,但目前似乎正在发生类似情况。
疫情全球大流行时期的反垄断法案(Pandemic Anti-Monopoly Act)——美国民主党的前总统候选人、参议院议员伊丽莎白·沃伦和众议院议员亚历山大·奥卡西奥·科特兹出于对垄断化的危机感而提出这种法案。
其内容是以营业收入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和基金为对象,禁止大规模整合与收购。还将冻结拥有传染病相关专利的企业的收购。
法案在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获得支持的可能性很低,但无疑激起了讨论。
美国司法部反垄断局局长马坎·德拉姆(Makan Delrahim)在美国电视节目中批评称,全面禁止整合“是错误的”。他表示在危机之下,整合对于确保营运资金、保护员工来说“非常重要”。
不过,对于这种发言,也有声音质疑是不是要逐渐允许垄断。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CMA)2019年底在美国亚马逊决定投资英国外卖服务平台Deliveroo时承诺展开彻底调查,但上个月以Deliveroo的财务恶化为由痛快批准。
![]() |
Deliveroo的配送员(1月,比利时,reuters) |
2008年危机后也出现类似情况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全球并购也出现加速。虽然在危机之后金额减少,但到2015年创出历史新高,件数一直保持坚挺。这证明在股价下跌和低利率的背景下,低价收购企业的行为较为活跃。
在这期间,市场的垄断化加强。欧美研究者2018年的分析显示,美国75%的产业的垄断率高于20年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后,加上企业数量减少的影响,垄断加强。
这种倾向今后还会持续吗?关键是反垄断政策的走向。
美国反垄断政策在1980年代显著改变。应避免相关部门的干预,交给市场。不要关注垄断本身,而要关注价格下降等对消费者的好处——受到在倡导“小政府”的里根政权之下增强力量的芝加哥学派的影响,上述观点开始渗透,对违反反垄断政策的查处出现锐减。
但是,面对大型IT企业等的压倒性力量,要求重振反垄断政策的声音正在加强,此时发生了此次的危机。
不论哪个领域,赢家的力量将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数字领域,摘掉新兴势力萌芽的先发制人式的收购等或将加强势头。
在顾及就业和经济的同时,如何给这种新的垄断踩下刹车?着眼于眼前与将来的讨论显得刻不容缓。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编辑委员 西村博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