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与安倍:探寻“共斗”中国?

2018/06/25


编者按:日经中文网日前推出“世界领导人与安倍的距离”系列后,获得读者好评。应读者要求刊登该系列的续,分3次介绍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世界其他领导人的关系,这次介绍印度总理莫迪与安倍的关系。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3岁)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67岁)的成长环境截然不同。安倍是前日本首相的外孙、出生于政治世家,莫迪出生于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贫困家庭。但两人分别提出“安倍经济学”、“莫迪经济学”等口号,提高凝聚力的政治手法也很相似。对于安倍来说,莫迪是一位和自己一样推崇战略外交、意气相投的外国领导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和印度总理莫迪2017年9月14日在甘地讷格尔举行会谈

     

  “虽然双边关系也十分重要,不过希望把视野扩大到其他地区,坦率交换意见”,2017年9月,在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举行的晚宴上,安倍与莫迪在桌上展开了世界地图。

   

  安倍访印的小插曲

  

  在晚宴上,安倍介绍了其提出的“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莫迪也阐述了自身重视与东亚合作的“东进(Act East)”战略,确认了双方外交战略的亲和性。

 

  在晚宴之前的欢迎仪式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莫迪请安倍乘坐的是印方准备的敞篷汽车 。而在此之前,安倍的警卫曾向其汇报称“印度方面询问可不可以乘坐敞篷汽车,由于担心遭到狙击,拒绝了这一提议”。

  

    

  但当时安倍面前只有敞篷汽车,“为了莫迪的面子,我只能坐”,安倍说服了警卫,乘上了敞篷汽车。最终9公里长的检阅平安无事。

  

  安倍与莫迪的首次会晤要追溯到10年前的2007年4月。时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的莫迪访问日本,与第1次担任日本首相的安倍举行会谈。

 

  安倍演讲赢得掌声 

 

  有一个令安倍难忘的场面。2007年8月,安倍应印度方面的邀请在印度国会发表演讲。当安倍说到“我坚信日印关系是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双边关系”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安倍在题为“两片海洋的交集”的演讲中呼吁面对太平洋的日本与面对印度洋的印度强化合作。可以说,这就是当今自由开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原型。与日本的准同盟国澳大利亚等不同,安倍认为印度是为数不多与日本一样能感受到“中国直接威胁”的国家。自那以后,安倍每当谈及印度都会提起那次在印度国会的演讲。

      


        

  安倍对印度有特别的感情,1957年二战后首位访问印度的日本首相就是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对于日本来说,能够期待实现与中国相当程度增长的只有印度。预计2020年代印度人口将超越中国。

     

  莫迪将外交重心转向亚洲

 

  安倍第2次担任日本首相后,大幅改变对印政策。此前,日本考虑到南亚的复杂局势,曾把印度和巴基斯坦同等对待。但现在,日本驻印度大使馆已经比肩驻华盛顿和驻北京大使馆,是常驻陆海空自卫队武官的六大使馆之一。

   

印度航母“维克拉玛蒂亚”与美国核动力航母“尼米兹”、日本海上自卫队护卫舰“出云”号在进行演习(KYODO)

    

  印度在传统上奉行全方位、等距离外交,重视与欧美的关系,但莫迪提出“东进”构想,并将外交轴心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

   

  日本和印度都无法同中国正面冲突,这一点两国也相同。日本虽然不参加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AIIB),但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暗送秋波。印度虽然拒绝为“一带一路”提供合作,但却加入了亚投行。

    

   日本和印度双方的主要贸易伙伴国都是中国。印度与中国还存在国力差距,对印度来说,并非如日本所想的那样可以割裂与中国的关系。

   

   “日本越是强调中国威胁,印度就越难做”,日本政府高官曾被印度外交官如此批评。“印度洋太平洋战略的目的不是包围中国”,日本在国际会议上违心地这样解释,也是顾及到了正苦恼如何与中国保持合适距离的印度。

  

————————————

 

  莫迪:出生于印度屈指可数的工业邦之一的古吉拉特邦。在该州任首席部长时期,发挥领导才能,吸引了福特汽车等外国企业投资,并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发展。据说其母亲与弟弟们仍住在一间小房子里,一直过着普通生活。

  

  在贪污横行的印度政界,这种清廉的政治姿态难能可贵。莫迪在民众中的声望很高,在2014年5月就职后的三年半时间里,支持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新德里 黑沼勇史、政治部 岛田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