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与安倍:笑容背后是不信任

2018/02/08


编者按:首脑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动的。日经中文网推出“安倍与世界领导人的距离”系列,分4次聚焦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世界其他领导人的关系,这次介绍安倍与习近平的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4岁)2017年11月在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3岁)进行第六次会谈时突然提到了12年前的事,指出安倍在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时,第一个出访国就是中国,称安倍当时的访华行动改善了持续冷却的中日关系,被称之为“破冰之旅”。

 

      另外还提到一个月前举行的两国邦交正常化45周年纪念活动,称“我也特别注意到安倍首相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的纪念活动期间,带着一些阁僚共同出席使馆的活动,我对此也表示赞赏”,在拍照留念时露出了更加柔和的笑容。这被认为是向安倍政权传递了改善中日关系的信息。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与安倍在北京举行会谈时的情形

 

2017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会谈时的情形

 

      习近平被认为是在2017年6月决定改善对日关系当时,安倍对中国主导的广域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表示支持。安倍在10月的众院大选中获胜后,进一步加快了这一步伐。

 

      但这并不能表示中国领导人完全信任安倍。中国对安倍再次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与台湾接近的警惕并未消除,每次与安倍会谈时都会提及打预防针。日本还担心日本修宪这一举动会改变和平路线。中国核潜艇日前进入日本主张的领海的毗邻水域,可以看出两国间的火种并没有消失。

 

       “期待能在日本见到您”,2017年12月访华的联合执政的公明党代表山口那津男(65岁)邀请习近平访日。习近平只是笑着点头道:欢迎你来中国访问。因为对于安倍提出的2018年互访,中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

 

      对于民众反日情绪较高的中国而言,日本是个非常敏感的国家。中国领导人在对日关系上一般都保持着谨慎态度。

 

      习近平15岁时被下放到陕西省的贫穷农村,在那度过了7年时光。那时经常被跳蚤和虱子咬,所以他深知这个13亿人口国家的实情。在地方任职时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谈及那段经历,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

 


  

        因此习近平十分在意民众的反日情绪。2014年在与安倍首次会谈时强调了“历史问题事关13亿多中国人民感情”。安倍也在第二天的记者会上表示,“(习近平)特意强调了他对13亿中国民众所肩负的责任感”,对其表示理解。

 

       习近平特别在意让日本加入中国主导的“舞台”。2015年首脑会谈时,中国提出让安倍参加抗日胜利70周年纪念仪式。呼吁安倍支持一带一路也有同样的意味。让日本承认中日立场已经发生逆转,从而积极推进对日关系,认为采用这种形式比较容易让中国民众接受。

 

       对积极支持“一带一路”的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78岁)较为重视就是出于这个因素。沿袭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前首相田中角荣做法的二阶没有深入历史和尖阁诸岛问题。自民党关键人物在中央电视台强调两国友好的姿态为两国关系改善构建了环境。

 

       习近平本身避免在公开场合讨论中日关系。无论是在南京惨案80周年追悼仪式上还是和二阶会见,都只是出席活动,委托第三人发表演讲。

 

       肩负中国与日本之间协调任务的是被定位“高级别政治对话”的政治局委员杨洁篪(67岁)和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长谷内正太郎(74岁)的框架。1月起双方分别派出孔铉佑(58岁)和秋叶刚男(59岁)作为外交副部长来进行调整。两人在2012年之前分别以驻日公使和外务省中国课长的身份为安倍的“破冰之旅”进行了前期准备。“你头发少了”、“你也一样啊”,相互开着玩笑的两人,在测量着习近平和安倍之间的距离。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永井央纪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