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节点:从战后到灾后

2018/02/20


  御厨贵:让日本敏感感受到时代变迁的时候已经到来,那就是日本“平成30年”和“明治维新150年”节点的到来。西历2018年只不过是单纯表示时间的记号,但与平成时代的终结和明治维新150年这一日本近代的节点相重合。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御厨贵

  而且,平成时代的终结并非天皇驾崩导致的突然结束,而是天皇退位带来的计划好的结束。日本此时将不得不思考时间刻印下的历史意义。平成的30年到底是什么?包括平成在内的明治以后的这150年又到底是什么?

 

  灾害、恐怖袭击和社会不稳定的可怕时代

   

  在2年前,我有一篇专栏说“不愉快时代”的到来,而如今将向着“可怕的时代”转变。笔者2年前曾指出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社会不安这3个问题,如今均以明确的形式显现出来。

  熊本地震(编者注:2016年4月)导致“灾后”时代多层化(阪神大地震→中越地震→东日本大地震等周期缩短的地震和自然灾害)、从中东阿拉伯国家开始蔓延的恐怖主义的频发化、美国特朗普政权的上台与各国极右翼政权的诞生、以及对朝鲜的战争的“懦夫游戏(Chicken Game)”化。自然灾害、恐怖主义、社会不安这3个问题明显给人带来了随时有可能发生的可怕感觉。  

     

  

 

  如果感到不愉快,移开目光就可以了,但如果发展为令人害怕,确实前途莫测,即使扭过脸去,对于这种不知何时会发生的事态也会始终心存恐惧。

  

  平成的30年是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的30年。看到3.11东日本大地震的发生,我清楚地意识到日本是“战后”终结,“灾后”的开始。由于不讲道理的灾害突然到来,数以万计的生命瞬间消逝,国土也将流失。这正是“战后”以来日本人长期没有经历过的事态。

  

  战后时代长期持续,尚未进入灾后社会

    

  如果把从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开始复兴到步入高速增长的时期视为“战后”,把进入平成之后视为“已并非高速增长”的时期,那么应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所有领域推动换档的时机其实已经到来。尽管如此,日本人的“战后时代”实在是太长了,现在正是日本转向灾后社会的换档时间!

    

  虽然时光飞逝,但即使在灾区,“灾后”社会也没有被充分意识到。从整体来看,日本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正因为如此,笔者不得不重复“战后时代没有终结、灾后时代没有开始”这一自嘲性的说法。

      

  但“灾后”时代实际上已在阪神大地震时开始,由于在“不愉快的时代”发生了熊本地震,平成的四大地震分别都存在“灾后”。因此,4个“灾后”的比较也成为可能。

      


        

  进入“可怕的时代”后,不断有声音警告称南海海槽和东京等日本列岛的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大地震。不能否认地震有可能导致新的核电站灾害。就这样,“灾后”始终沉重地压在日本的头顶。 

  

  那么,“战后”时代将会如何呢?随着特朗普总统的登场,美国与朝鲜处在一触即发的危机之中。结果就是朝鲜的导弹频繁飞过日本上空。人们已经开始讨论战争导致秩序崩溃的可能性。新的“战后”或许马上到来。

  

  安倍政权长期化

  

  另一方面,日本的安倍政权喜欢向“沙拉碗 (Salad Bowl)”中暂时放入所有政策。然后找准适当时机,为了特定目的而暂时取出,这种姿态没有改变。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KYODO)

  

  森友和加计学园问题暴露出安倍说话不够谨慎的问题。在信息的漩涡中不经深思熟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这些发言,安倍的态度是不负责任、将错就错,总是随随便便说出不当言论。所以安倍一直保持“搪塞批评,通过法案”的姿态。

  

  日本民众对安倍是什么态度呢?虽然安倍政权的支持率没有变化,但民众认为政权的说明不够充分。

  

  即便如此,安倍政权仍在3次众议院选举和2次参议院选举中取得胜利。由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安倍政权一直把姿态摆得很高。而且可怕的是安倍政权凭借着“比前政权好一点”的理由每一次都取得胜利。2017年秋季突然举行大选,让曾经一度执政的日本最大在野党解体,失去了重要对手。

   

  如果对平成的30年的日本政治进行概括,不少人认为是“改革”。日本原本应该通过“小选区与比例代表并立制”与“政党补助金制度”两项改革,实现两大政党的政权更替。的确,这一设想在细川政权、羽田政权与民主党政权3代曾实现过。

  

  但沦为在野党的自民党并未深刻反省,而是想办法尽早把执政党拉下台。自民党很快实现了攻守转换,自中曾根政权以来,又2次诞生了长达5年的自民党长期政权。平成的30年中,在政权更迭的强大力量下,先是诞生了小泉政权,现在又诞生了安倍政权这两个长期政权。

   

  安倍政权的现状与2年前相比没有变化。尽管安倍本身抱有右翼思想,但日本并未像世界各国那样诞生“极右”色彩很强的政权。右翼因素并不是从政权外部带进来的,而是在政权内部积累的。结果,日本之前一直避讳的如何解释历史问题和如何认知世界的问题,在安倍政权下变成理所应当的事。日本从“不愉快时代”转向“可怕时代”的事例越来越多。

     


        

  安倍政权在这5年里尽量不改变对政权构成支撑的关键人事格局。除了再次成为首相的安倍本人外,副总理麻生太郎和官房长官菅义伟等人也一直在任。卸任议员职务的自民党副总裁高村正彦继续负责修宪工作,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简直就是“后继无人”。不仅没有培养安倍的接班人,也没有培养政权关键人物的接班人。尽管安倍政权已经明显“老化”,但“安倍之后还是安倍”的状态仍将持续。

   

  日本自佐藤政权以来,执政5年以上的政权必定后继有人。“三角大福中(三木武夫、田中角荣、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中曾根康弘)”、“安竹宫(安倍晋太郎、竹下登、宮沢喜一)”、“麻垣康三(麻生太郎、谷垣祯一、福田康夫、安倍晋三)”,读起来就像打油诗一样。日本老化的政权缺乏紧张感,虽然大多数日本人继续支持自民党政权,但内心希望首相不是安倍也行。

   

  在经济方面,从表面上看日本的经济状况还不错。“沙拉碗政治”没犯什么大错,在外交和安全保障方面也呈现安倍一边倒态势。

 

  强大在野党不复存在

 

  可怕的是在野党的崩溃。这是因为没有强有力的在野党,安倍政权将丧失政策推进的方向性,摆不清自己的位置。

   

  即便如此,安倍政权仍将持续下去,很可能延长至平成的30年之后。从明治维新150年的角度看,安倍与桂太郎和伊藤博文等明治时期长州藩士出身的首相并驾齐驱,实现了长期执政。

  

  平成的30年与明治维新后的150年。希望每个日本人都想着这些时间点制作年表,把回想起来的事情写进年表中,也许能看到什么?如果能够看到新时代的样子那就太好了。

   

 

  御厨贵:1951年出生。东京大学博士(学术)。专业为日本政治史。东大尖端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