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磁力
2017/06/28
太田泰彦:从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日前主办的第23届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上可以看出,随着美国特朗普新政权的诞生,亚洲的情况风云突变。拥有压倒性市场规模和军事实力的美国影响力减弱,与会者的发言中流露出了对中国的期待与不安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心情。
“美国退出后,对我们来说贸易协定的魅力减弱了”,印度尼西亚副总统卡拉就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这样冷静地表示。
卡拉面无表情的语气说明了东盟(ASEAN)面临的严峻现实。印尼总统佐科2015年访美时表明了参加TPP的意向。构筑连接亚洲和美国的巨大自由贸易圈——当时的那种高昂情绪现在消失得无影无踪。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的态度更加冷淡。他表示:“美国加入的协定,内容原本就倾向于只对美国有利”,看起来甚至欢迎特朗普政权的内倾志向。
“亚洲的未来”为期两天的讨论漂浮着紧张、困惑和焦燥的气氛,还有探索新秩序的努力。让人切实感受到了新兴市场国家想拼命适应美国淡出的世界的真心。
东盟作为对抗共产主义阵营的防波堤成立至今已有50年时间。现在其存在的意义受到了严峻拷问,这是过去未曾有过的局面。针对中国在南海展开的军事部署,东盟各国未能抱团应对。迎来最后阶段的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谈判也很可能只以形式上的“实际达成一致”而告终。
东盟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类似于“月亮与太阳”。正因为有美国这个太阳的强力照耀,聚集了中小国家的东盟看起来才能熠熠生辉。太阳落到地平线的另一侧后,月亮的吸引力也会突然减弱。
此前对美国主导的自由化和改革期望最高的可能是越南。越南总理阮春福在此次国际交流会议上苦恼地表示:“为找到最佳方案,正在讨论各种选项”。这番话的意思是,只要此前被期待成为最大出口国的美国退出,TPP谈判就很难以原来的条件达成一致。
作为取代TPP的关键字迅速浮出水面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与会者几乎全都对一带一路表达了积极的态度,泰国副总理颂吉更是极力称赞说:“(一带一路)将成为支撑全球自由贸易的基础”。这是对中国取代美国成为自由贸易推手的期待。
![]() |
虽然泰国军政府正在拉近与中国的距离,但并不能断言颂吉的认识是错误的。如果中国以在全球获得的贸易利润和充足的外汇储备为本金,在亚洲各地推进港湾、公路、铁路和电网等的开发,确实能促进区域内的贸易。经济效率提高,东盟各国的增长力也会升高。
对于对国内的剩余生产力一筹莫展的中国来说,这样做能够在国外创造出口钢铁和水泥等材料以及电气和机械设备的需求。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如果物资和人员跨境流动,还将促进关税的自由化和通关手续的简化。
这样的话,技术标准及制度的统一等旨在顺利推进贸易和投资的实际贸易规则将由中国主导制定。作为结算货币,应该还会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虽然中国本国优先的姿态明显,但各国无法违抗显示出巨大构想力和执行力的中国。针对亚洲的氛围发生的变化,日本也不得不觉醒。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6月5日在此次国际交流会议“亚洲的未来”的晚宴上改变了此前与中国对抗的姿态,最大限度奉上了赞扬之词,称一带一路是“具有连接世界不同地域可能性的构想”。日本政府为实现中日首脑互访所采取的行动也变得明确。
认为日本应该参加中国设立的亚投行(AIIB)的声音也增高。“亚洲的未来”的两天会期无疑会成为中日关系的历史性转折点。
一方面,亚洲各国对中国的单独行动也抱有警惕感。“(现在的状态)类似于像世界冠军一样的大国为所欲为地打倒一个个小国”,此前一直与日美共同促进亚洲贸易自由化的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严厉批判了重视双边贸易谈判的特朗普政权的态度。
同时,有人质疑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是不是也(与特朗普政权相似)是中国第一的战略”。吴作栋没有用自己的话来回答,而是引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发言表示:“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新加坡对中国的期待与不安。东盟的真正意图应该是与中国好好往来,拉动经济合作,同时阻止中国在南海做出的任性行动。不想让中国走上双边主义的道路,而是将其带到多边的透明舞台上进行监视。
这个职责日本有必要承担。希望日本不要继续与中国对立,不是梦想在比拼实力的竞争中胜出,而是加深对话,为了亚洲的发展引导中国走上正确的道路——站在十字路口上的东盟向日本发出了这样的呼声。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编辑委员 太田泰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