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眼中的中日差异
2017/05/31
池田元博:5月中旬,现代版丝绸之路经济圈构想“一带一路”首次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在多国首脑出席的情况下,坐在担任峰会主席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身边、明显得到优待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
习近平主席在利用会议之机举行的中俄首脑会谈中,高度评价了普京总统的参加,强调发展和深化中俄关系是两国的“战略选择”。此外还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化,我们都要抖擞精神,肩并肩向前进”。
普京也对经济合作的进展表示了满意,同时同样使用“肩并肩”这个说法,指出中俄在国际问题上的合作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稳定因素。
普京在随后与中国总理李克强的会谈中,甚至将习近平称为“我的朋友”。
![]() |
合成图 |
习近平和普京包括互访在内频繁会晤。会谈次数已经超过20次。习近平还计划7月访问俄罗斯。首脑之间的紧密交流无疑正在成为被称为“蜜月”的中俄关系的基石。
虽然并非是为对抗这种中俄关系,但近年来突出的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俄罗斯的接近。2016年12月普京访问日本过去短短4个月。安倍迅速于4月底飞赴莫斯科。两国首脑的会谈总计达到17次。在次数上接近中俄首脑。
“弗拉基米尔”,在莫斯科会谈之后的联合记者会上,安倍首相接连称呼普京总统的名字,以显示出亲密感。但另一方面,却没有听到普京以“晋三”称呼安倍。
安倍积极推动对俄外交的最主要意图或许是解决北方四岛问题,签署日俄和平条约。普京也了解这一点,或许存在为了显示出不会在难以解决的领土问题上轻易妥协的姿态而慎重对待安倍的一面。
普京总统在这一领土问题上,多次以中俄边境划界的过程作为例子。“与中国的谈判花了40年时间。达成最终协议是因为相互形成了非常高水平的信赖关系。令人遗憾的是,与日本并未达到这种程度”。
中国如今是俄罗斯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日俄之间的年贸易额仅为中俄的约4分之1。而在人员交流方面,中国问题专家、俄罗斯国立高等经济学院教授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表示“俄罗斯有3万多名中国留学生在学习,但日本留学生每年最多不过150人左右”。
阿列克谢·马斯洛夫还指出,虽然中俄也在经济合作与国际问题等方面面临复杂的问题,但“观察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投票情况,显而易见的是,中国从未欺骗和背叛俄罗斯”。
日本2016年以来提出了城市开发、能源和医疗等8项对俄合作计划,政府和民营企业就多个项目方案达成协议。此外,领土问题也选择了搁置历史和法律讨论、首先通过在当地的共同经济活动来营造信赖关系的道路。
但是,日俄仍然是刚刚起步。莫斯科国际关系大学教授德米特里·斯特列佐夫 (Dmitry Streltsov)表示“经济合作在金额上只是小规模,目前仍未超出象征范畴”。
俄罗斯的外交评论家费尔多·卢科亚诺夫(Fyodor Lukyanov)强调称,“中俄在两国关系大幅改善之后才启动边境划界谈判”,“虽然能解决与日本领土问题的人或许只有普京总统,但首先应营造良好的环境。不要期待很快解决”。
领土问题即使放在一边,如果考虑到经济合作的可能性、朝鲜核问题等不稳定的东北亚局势,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安全保障合作也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但不可能构筑像中国那样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也不批评的关系。
但是,像中国那样、构建甚至是俄罗斯吞并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半岛也避免直言不讳表示批评的关系则另当别论。
日本着眼于领土谈判,正在脚踏实地推进首脑交流与合作,时而向俄罗斯的政策提出忠告。只能借助这种软硬两种手段摸索良好环境的构建。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高级论说委员 池田元博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