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新加坡模式为何难复制
2015/03/24
带领新加坡不断发展的是李光耀的前瞻能力。
![]() |
新加坡街头的电视屏幕正在播放哀悼李光耀的节目 |
李光耀为了掌握亚洲人流、物流及资金流的走向,从很早以前就着手发展金融和航海业,并打造国际化的机场。如今,新加坡在亚洲占据重要地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日本。
在城市国家新加坡,人们很难从它当前的繁华景象中开出当年它所经历的诸多苦难。1965年,新加坡以被马来西亚联邦驱逐的形式独立。欧美媒体曾因其人口和资源匮乏,嘲笑新加坡是个“没有明天的国家”。当时41岁的李光耀在记者会上曾当众流下过难过的眼泪。
“从未有过新加坡那样的国家,我们必须尝试新的方法”,这种被全球抛弃的屈辱一定是其开创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加坡型民主主义”的原动力。
“要实现国家发展,与民主主义相比,更加需要纪律”,这一信念孕育的治理模式还被称为“发展型独裁”。新加坡不惜采用威权政治,推动从产业培育和教育在内的国家发展,举国以“增长”为目标。
独立初期拉动新加坡发展的是吸引外资政策。在独立之前,新加坡只有零星的橡胶和食品工厂,但简洁而透明的招商政策取得了效果。早在1970年前后,世界大型企业就开始进驻新加坡。而对于日本,即使是在周边亚洲各国反日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李光耀仍然选择了吸引日本企业的“实利”政策。此外,英语教育充实等人才培养政策也起到了贡献。
威权还带来了治安和卫生水平提高,新加坡人民享受着世界屈指可数的富裕生活,在东南亚地区更是无法类比。
李光耀拒绝不同意见的严厉统治并非没有遭到反对。但民众对执政的人民行动党(PAP)的不满遭到打压。在新加坡,甚至口香糖都被禁止销售。围绕人权问题,新加坡经常遭受欧美的批评。
![]() |
但在追随新加坡的国家中,未能全面走上增长轨道,或在跻身发达国家之前陷入“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那么,差异出现在什么地方呢?其一就是那些国家没像新加坡一样清除贪腐的土壤。李光耀憎恨非法行为,从没显示过对敛财的兴趣。新加坡在各种调查中,都被评为最为清廉、适合从事商业的国家。而在很多后发展国家,根深蒂固的贪污问题成为招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障碍。中国也正在掀起“反腐败”大潮。
在完成了迅速发展的新加坡,对于增长放缓和长期一党执政的反对也在扩大,这个国家目前正站在十字路口。在2011年的大选中,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得票率创出历史新低,降至约60%。李光耀在那之后辞去资政一职。李光耀自身在晩年也向国民强调“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创造新的新加坡形象的课题留给了他的长子——李显龙总理。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新加坡 吉田涉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