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缺水和中东有一比
2014/01/21
![]() |
在生产“哈尔滨啤酒”的百威英博的佛山工厂内,员工在清洗啤酒瓶(广东省) |
中国水利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北京的人均水资源量为134立方米,天津为116立方米。北方城市缺水情况尤其突出。和联合国统计的数据比较发现,与中东的约旦(145立方米)和北非的利比亚(108立方米)属于同等“干旱”程度。
2012年、13年也一直呈缺水状态,北京市已开始关闭用水量大的工厂。13年向造纸、水泥等24家工厂共支付了2829万元的赔偿金,使这些企业停产。
进驻中国的外国企业也开始加紧采取应对措施。每天使用1000吨水、生产“Super Dry”等品牌的朝日集团控股公司的中国合资企业北京朝日将洗完新瓶子的水用于清洗回收的瓶子。该公司每个月都会检查有没有哪个地方用水量出现激增,防止眼睛看不到的漏水情况发生。
运营“百威”品牌的全球最大的啤酒厂商比利时百威英博将与美国通用电气(GE)展开合作。在中国30多个生产基地将啤酒瓶清洗机的喷口缩小,从而大幅削减用水量。
![]() |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市的年用水量为36亿立方米,而水资源量则仅为21亿立方米里,存在15亿立方米的缺口。
健康的饮用水不足直接影响到市民的身体健康,过度抽取地下水很可能引发耕地沙化等不可逆转的灾害。
南水北调也困惑
作为缓解中国北方城市慢性缺水状况的“杀手锏”,中国政府寄希望于“南水北调”。计划斥资6万亿日元,建设“东部”、“中央”和“西部”三条线路,将大量的水输送到北方城市。但是,由于建设费用庞大,如果取水地降雨量不足,很可能演变成地方城市之间的水源争夺战。
去年11月东线开通。在过去2个月时间里累计从江苏省输送了3400万立方米用水到山东省。2014年9月中央线路将开通,届时每年将输送相当于北京年用水量4分之1的10.5亿立方米用水。
不过据推算,降雨量多的年份可输送16亿立方米,少雨的年份可输送8亿立方米,输送量不均衡。近年来,南方地区的降雨量呈减少趋势,如果降雨量过少无法送水,将束手无策。
据《商业周刊》报道,作为中央线路水源的湖北丹江口水库,附近5条河川未经处理的产业废水也流入其中,这样下去很可能成为巨大的污水输送工程。
如果国内主要河川的水源不足,从跨国境的国际河川取水成为选项。有人提议从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印度的雅鲁藏布江分流,在缺水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凿运河。对此印度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很可能导致流入该国农业地带的水量出现减少。
位于湄公河流域的东南亚国家也对上流中国的动作十分敏感,从国际河流引水很可能成为外交上的火种。
(森安健 大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