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对中美磋商的期待中升值
2019/11/07
中国货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正在上升。11月5日时隔3个月达到1美元兑6元大关,6日也徘徊在几乎相同的水平。围绕仍在谈判的中美贸易摩擦,有报道称“美国将讨论部分取消对中国加征的关税”,期待两国关系改善的买入人民币、卖出美元的操作增加。中美仍在有关关税取消范围等的谈判中展开交锋,但市场上乐观论加强。
“海外市场的投机性的人民币做空正在降温”,在上海设有基地的外国银行的一名资金负责人如此表示,认为如果中美两国签署部分协议,之后就算有意见分歧,也不会导致决定性对立。认为至少目前做空人民币缺乏获利机会,重新买入人民币的趋势正在加强。
![]() |
人民币汇率一直受到中美贸易磋商的影响。7月底上海的部长级磋商无果而终,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启动第4轮加征关税,8月5日突破1美元兑7元大关,时隔11年创出人民币兑美元贬值的最高水平。
在金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投机资金通过做空人民币对中美关系恶化作出反应”(外国银行)。中国为了缓和额外关税的影响,也似乎显示出容忍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贬值的态度。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周宇主任也指出,与2018年春创出的近期最高点(1美元兑6.2元)相比,贬值幅度达到1成,对支撑经济发挥了作用。
另一方面,在8月底至9月接近1美元兑7.2元的局面下,货币当局的牵制行为增加。向银行发出询问汇率情况的质询书,逐渐施加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央行)每天早晨发布的“中间价”也设在1美元兑7.07元左右,保持与实际汇率有所偏离的水平。中间价原则上根据实际汇率设定,但实际上成为表明政府意向的手段。
过度人民币贬值有可能招致中国的资金外流。中国领导层将以2015年人民币汇改为开端激化的资金外流定位为失败。很多分析认为,中国始终在衡量作为经济刺激举措的人民币贬值的效果和资金外流风险,在7.2元之前踩下了刹车。
之后中美贸易磋商重启,10月11日两国就农产品和汇率等特定领域部分达成协议,人民币汇率转为上升。11月5日传出的额外关税的部分取消成为重返6元大关的契机,原因是有观点认为人民币贬值的必要性下降(国都证券)。
今后,中美能否真正签署部分协议,或将成为汇率走势的关键。5月被认为即将达成协议的贸易磋商突然决裂,出现人民币贬值。
围绕部分协议,在汇率和金融服务领域,谈判基本结束,另一方面,知识产权等议题仍未解决。此外,美国在多大程度上取消已启动的加征关税也成为谈判的焦点。市场针对磋商的前景倾向于乐观,因此如果遇上暗礁,反向影响有可能更为巨大。
不过,有观点指出美国不断降息,两国的利率差正在扩大,作为基调的人民币贬值压力正在减弱。中国推进金融开放,来自海外的股票和债券投资正在增加,这也成为人民币贬值踩下刹车的因素。调查公司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的院长谭雅玲认为到2019年底,或将徘徊在1美元兑7元左右的狭小范围内。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张勇祥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