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SDR计价债券布局人民币国际化
2016/08/04
高楼林立的上海金融街 |
首次发行SDR计价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将发行期限6个月的短期债券。这是个别金融机构首次发行SDR计价债券。
国家开发银行已将发行意向通知了国内银行和10多家外国银行,并向瑞穗银行等3家日本银行发出探询,3家均表示将积极考虑购买。
国家开发银行的发行额以美元计算预计为3亿美元至8亿美元左右。此外,中国多家大型银行似乎也在计划发行SDR债券。中国政府今后将允许国内的银行间市场买卖此类债券。
中国很难一举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也希望避免由于全面开放人民币计价金融交易带来的市场混乱局面。
为此,中国首先计划扩大包括人民币在内的SDR计价债券交易,进而提高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另外,中国还有意摆脱在国际贸易投资的支付以及外汇储备中过度依赖美元的现状。
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美元的可信度出现动摇,并提议应该将SDR作为取代美元的主要货币。2016年7月,周小川在成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也提出要扩大SDR的利用。
2016年9月初,G20首脑峰会将在杭州举行。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登场之前发行SDR计价债券,中国意在彰显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实际成果”。
前景不容乐观
中国之所以要培育特别提款权(SDR)计价的债券市场,是为了向国内外宣传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但以多种货币计价的SDR为避免汇率风险,交易十分复杂,投资者的成本也将出现膨胀。虽然中国政府希望将其作为提高人民币地位的途径,但市场能否顺利扩大充满不确定性。
一家人寿保险公司坦言:“难以管理汇率风险的债券不会成为投资对象”。中国政府缩短债券期限,也被认为是因为存在承接银行必须一直持有债券到期这一前提。
利率将根据需求而定,但某大型银行透露债券的预估年利率“仅为1%左右”,这也招致了投资者的不满。考虑到资金筹措的成本,预计不少银行将出现“亏损”。培育市场需要正确反映投资者的声音。
由于SDR计价债券是强烈反映中国政府意向的金融商品,中国国内的银行和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银行有可能购买一定数量的债券。
但考虑到欧美的金融机构等尚未发行过SDR计价债券,预计潜在需求不会太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上海 张勇祥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