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政府开始重视稳增长
2014/02/13
![]() |
2013年时大部分地方政府都将增长率目标设置在与上一年相同的水平,今年则陆续有地方政府下调了增长率目标。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受主要产业煤炭等资源价格下滑影响,将14年的增长率目标下调了3个半分点的9%。
过去10年一直保持2位数增长的四川也将2014年的增长率目标较上一年下调了2个百分点,设定在9%。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表示将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调整地方官员考核评价标准
地方政府转向“稳定增长路线”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代终结,习近平领导层将政策运营的重心转移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上。截至2013年中国经济的实际增长率连续2年跌破8%,不少观点认为2014年的实际增长率也在7.5%左右。
![]() |
昆明建设的新城 |
作为中国全国性人事布局的一环,地方政府官员每隔几年进行一次更迭,为了在短暂任期内提高经济增长率、拿出成绩,地方官员急于增加房地产投资的倾向很强。这成为地方债务和“影子银行”出现膨胀的主要原因。
习近平领导层通过调整人事考评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管理的同时,对于增加财政支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始终持消极态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已经看到极限,因此地方政府相继设定了“保守”的经济增长目标。
借款也成为风险
不过,内陆地区的贵州和云南等地仍提出了2位数的增长目标。部分地区虚增工业产值、杜撰统计数据的情况也很突出。地方GDP的合计值比全国GDP高出10%左右的现象也在持续。
在云南省昆明市的郊外,高楼一座接一座地建起。不过,即使工作日的白天街上也看不到几个人影。中国各地出现了很多这样所谓的“鬼城”。一位房地产公司的员工表示, “由于周边的居民很少,即使是新城区餐饮店等店铺也不会入驻”。
在中国有一句话叫做“官员出数字、数字出官员”。地方缺乏可大量创造就业岗位的产业,要摆脱过度依赖投资的增长模式并非易事。但是,如果继续采用盲目融资然后增加建设投资的简单手法,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增加等威胁经济稳定增长的风险将会增加。
(大越匡洋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