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反映中国社会潮流
2016/02/18
“春节一直有很多人来旅游,但我印象中从没有过这么多人”,在陕西西安做导游的老李(56岁)如此感叹道。
![]() |
春节期间进西安博物馆参观要排3小时队(13日,陕西省西安) |
据中国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此次春节长假期间,中国国内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3%,超过零售业销售额的增长水平。按目的地来看,相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到访陕西省和四川省等拥有秀丽风景及古迹的地区的游客增长近30%。
![]() |
另一个表现强劲的行业是电影。据中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春季期间电影票房收入达到3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正月初一(2月8日)单日达到6亿6千万元,作为单日票房收入创出了历史新高。其中爱情喜剧电影《美人鱼》等排名前3的作品占票房收入的约90%。
在节假日,很多中国人喜欢和亲人或情侣一起看电影和旅游,其共同点是具有互联网难以代替的“体验”。相反,互联网能够代替的领域却普遍陷入苦战。代表例子就是购物。在辽宁省大连一家购物中心,春节期间人并没有想象的多。珠宝饰品和玩具等商品的很多销售店的销售额比上年减少了10~30%。
而在2015年的“双十一”电商促销中,仅阿里巴巴集团就创造了单日912亿元的交易额。在互联网上,同样的促销频繁举行,在购买服装和日用品等商品时,“网上更便宜”成为消费者心中的“理所当然”。从这点来看,春节期间的购物需求低迷的趋势今后无疑仍将持续。
在作为“世界工厂”实现发展的中国,居民的人均收入在持续提高。不过,在经济减速的背景下,人们严格筛选花钱对象的趋势今后有可能加强。从商家来说,产生明显输家和赢家的消费潮流在春节之后或许也将延续。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上海 小高航,大连 原岛大介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