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单位劳动成本已超日本
2015/12/08
![]() |
另一方面,在新车市场表现坚挺的美国,将在同样零部件领域投入约70亿日元,以将产能提高8成。
此外,在2014年之前中国市场急剧扩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也日趋呈现饱和感,正在对相关企业产生影响。智能手机零部件的精密加工等使用的日本小型车床制造商津上在中国拥有每月1500台的产能,但今年春季每月只生产了800台左右,而目前仅为300~400台。
此外,随着人工费的上升,还出现了降低在华生产比例的现象。旗下拥有“GLOBAL WORK”等品牌的Adastria在今后5年以内,将在华生产比例从9成降至7成。
与此同时,越南等东南亚的比例将从1成提高至3成。虽然运往日本的运输成本将增加,但通过人工费的降低,整体成本将下降1成。
运营“优衣库”的日本最大服装企业迅销此前在华生产比例达到9成以上,但据称目前已降至6~7成。
同时,还出现了将生产迁回日本国内的趋势。大金工业2015年度计划使家用空调在华生产比上一财年降低约2成,减少15万台,而使日本国内的滋贺制作所的产量增加20万台,提高至100万台。
随着中国与日本的人工费差距的缩小,一直在扩大中国等亚洲产量的日本厂商TDK也转变了方针,该公司社长上釜健宏表示:“与其重新寻找人工费低廉的地区,不如通过日本国内生产来提升竞争力”。TDK目前正在日本本庄工厂(位于秋田县由利本庄市)等处建设新厂房。
![]() |
据SMBC日兴证券的估算,从中日以美元计算的单位劳动成本来看,截至1995年,日本达到中国的3倍以上。但这一差距不断缩小,2013年中国反而超过了日本。2014年中国进一步超过日本。
其原因还包括,安倍第2次担任日本首相以后,日元对人民币贬值约4成。SMBC日兴证券的高级经济学家渡边浩志指出:“越是需要劳动者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高附加值产品,在日本生产越有利”。
不少观点认为,中国与日本的劳动成本今后不会再次逆转。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星野卓也认为,“即使日元升值推高日本的劳动成本,也将低于中国工资上升的影响”。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