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钢丝式经济运营让人揪心
2014/10/22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降至2008年秋雷曼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房地产市场降温拖累了经济增速。
前三季度(1~9月)的住宅销售额同比下降10%。销售低迷及库存增加使得新增投资放缓,同期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增长12.5%,增幅较1~6月下降了1.6个百分点。投资减速对产能过剩的制造业构成直接打击,前三季度的工业生产增长为8.5%,增幅较1~6月下降了0.3个百分点。
![]() |
即便如此,中国政府仍对采取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持慎重态度。其背景在于目前就业仍保持稳定。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三季度城市新增就业人口1千万,已经完成了今年的政府目标。许多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经济规模仍在增大,加上物流等服务业的不断扩张,因此即使经济增速下滑仍能吸收大量就业人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当前的经济状况为“新常态”。
中国正在摸索如何实现从以往每年超过10%的增长转向没有通胀的可持续稳定增长的“软着陆”。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今年的增长目标是7.5%左右,稍微低一点儿也没关系。
中国政府从2005年起连续7年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8%,从2012年起连续3年定为7.5%。在2013年之前,实际增长率一直高于设定的目标,但今年前三季度的增长率同比增长7.4%,并未达到7.5%的目标。
以习近平为首的中国领导层将在12月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的经济工作方针。据党内人士透露,在2015年3月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公布的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很可能降至7%左右”。
在金融市场,通过微刺激政策来支撑经济的中国领导层的举措正赢得信任。但另一方面,市场也担心中国实体经济的恶化程度超出政府的预想。
不引发金融动荡的稳定增长和抑制过度投资的结构改革,如何才能在这两者之间做到统筹兼顾。中国领导层的决策将左右世界经济的走向。
(大越匡洋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