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卡名古屋建厂,打造日本品质

2022/08/04


      为了普及与人类一同作业的“协作机器人”,中国一家初创企业将正式进军日本。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JAKA)有限公司表示,近期将在日本名古屋市内设立工厂。预计协作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27年将超过1万亿日元。节卡通过向丰田集团供货获得了“日本品质”,今后将精益求精,抓住因人手短缺而日益高涨的中国市场需求。

   

节卡的协作机器人可以做出精密动作(7月26日)

  

      节卡机器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李明洋表示,将在名古屋新建(协作)机器人工厂。虽未明确给出工厂的投产时间和规模,但据说之前就开始通过咨询公司进行筹备,会尽快开工。在建厂之前,近期还会开设日本事务所。

 

      节卡开发出了性能水平达到丰田集团要求的名为“FT (For Toyota)系列”的丰田专用机器人,据介绍,以日本和中国的工厂为代表,节卡已在全世界交付数百台,2021年在名古屋设立了技术服务中心。

 

      新设工厂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抓住日本的需求。李明洋表示,还为了按照日本的(质量)标准生产机器人。

 

      目前节卡的所有机器人都在江苏常州的基地生产。虽然通过聘请日本技术人员担任厂长等方式提高了产品质量,但节卡认为,要满足日本企业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出的更高要求,必须在日本当地设立生产基地。

 

      在日本获得的技术经验将反馈给中国的工厂,目的是提高总体技术水平。节卡可能还有一个想法,这样做更容易向对“日本制造”和“日本品质”抱有一定信赖的中国客户进行宣传。

 

      为了扩大业务,节卡还在加强财务基础。7月,节卡通过软银集团(SBG)旗下的“软银愿景基金(SVF)”2号和沙特阿拉伯国营石油公司沙特阿美旗下的“Prosperity 7 Ventures基金”等融资了共计10亿元人民币。

 

      协作机器人的特点是在各产业领域都可以使用的通用性和良好的操作性。尤其是在大型工业机器人难以应对的微细工作,比如汽车工厂安装发动机零部件和各种灯等作业。小型机器人低于10万元的价格也很有吸引力。


    

      因此,相关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据调查公司MarketsandMarkets介绍,2021年全球市场为12亿美元,2027年将达到105亿美元。

 

 

      其中,中国在少子老龄化之下出现了人才短缺,很多年轻人也不愿意到劳动条件严苛的工厂上班,机器人的需求越来越大。据中国国金证券研究所统计,2020年中国市场在协作机器人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为43.8%,接近过半。目前的普及率还很低,每1万名员工平均配备的台数为246台,不到排在首位的韩国(932台)的三分之一。

 

 

      在这一新生市场中,企业间的份额竞争越来越激烈。现在排在首位的是优傲机器人(Universal Robots)。这家企业在2005年由3名丹麦大学生创办并“发明”了协作机器人的概念。据介绍,优傲的全球份额将达到约5成。

 

      想要攻下市场,除发那科等日本企业外,节卡及艾利特机器人等中国初创企业也在参与竞争。

 

      节卡的优势是中国本国市场的规模大,品质高,已被丰田集团采用。代表品质可靠性的指标“平均故障间隔认证”达到了8万小时,这意味着每隔约9年才发生一次故障。

 

      目前优傲占有压倒性的份额,因此如何在市场规模庞大的母国扩大订单将是增长的关键。节卡将来能否创造出人与机器人边交流边工作等UR尚未实现的创新型机器人,也是扩大份额面临的课题。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土居伦之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