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排除中国企业的动向扩大

2022/07/25


       印度正试图将中国企业排除出本国市场。接连实施了冻结中国智能手机企业的资产、拒绝中企收购汽车工厂等行动。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应则较为克制。这被认为中国希望拉拢印度参与中俄合作。而中国方面遭受的打击正日趋扩大,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或将进一步恶化。

  

       印度当局77日宣布,对中国vivo进行现场搜查,扣押了资产。路透社报道称,这是有关洗钱的搜查的一环,从vivo印度业务的119个相关银行账户扣押了46.5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86亿元)。

 

       印度当局主张,vivo的印度法人为了避免在该国纳税,将6247.6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27.9亿元)汇到中国等地。

 

       印度媒体报道称,德里高等法院已允许vivo使用银行账户,但要求把利润汇往中国时要向印度当局报告详细情况。呈现出根据具体内容可能再次启动监管的态度。印度方面没有透露如何处理被扣押的账户资金。

 

印度孟买的手机店(6月)

 

       针对中国小米,印度当局也在4月底宣布,因涉嫌“违规海外汇款”而冻结了超过555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46.9亿元)的资产。相关人士表示,针对维持业务所需的部分支付行为, 允许通过被冻结的账户进行交易。

 

       此外,汽车产业也受到影响。中国长城汽车6月底放弃了对美国通用汽车的印度工厂的收购。长城汽车与决定撤出印度市场的通用汽车于20201月宣布就收购达成协议,但长城汽车的印度业务代理人透露,“未在期限内获得(当局的)批准”。

 

       围绕领土问题产生对立

        

       印度此前在互联网和通信领域也有过排除中国企业的动向。中印两国在边境附近的领土主权上形成对立,20206月争议地区的冲突导致伤亡。冲突之后,在印度,以视频共享APPTikTok”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的APP遭到禁止。此外,华为技术等中国企业被排除在高速通信标准“5G”的试验之外。

 

       此次对中国企业的封杀扩大至智能手机等领域。其背景之一可以认为是印度对华贸易收支的恶化。

  


 

       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显示,印度的对华贸易逆差2021年达到693亿美元,创出最近10年来的高点。202215月的对华贸易逆差为38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高出6成。原因在于面向智能手机等的电子零部件的进口显著增长。

 

 

       据香港调查公司Counterpoint统计,小米和vivo等中国企业产品占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份额超过6成。在个人电脑和电视等市场,中国企业的存在感也很突出。而在汽车领域,以廉价纯电动汽车(EV)而闻名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力争2023年上半年通过印度的合作伙伴,在当地推出新款纯电动汽车。如果今后印度当局持续介入,各家企业将不得不调整战略。

 

       中国静观其变

 

       中国的反应目前仍然比较克制。中国驻印度大使馆75日表示,“印方频繁调查中国企业的做法不仅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企业商誉,更阻碍了印营商环境改善,挫伤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市场主体在印投资经营的信心与意愿”,透露出对印度的不满。

 

       中国外交部也表示,“我们希望印方依法合规调查执法,切实为中国企业在印投资经营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商业环境”,但没有启动针对印度企业的明显的报复措施。

 

       中国被认为希望与俄罗斯合作,将印度拉入自身阵营。在7月上旬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外长会议上,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举行会谈,确认了在战略上展开合作的方针。

 

       围绕乌克兰问题,俄罗斯与日美欧形成对立,在此背景下,与俄罗斯合作的中国似乎也希望避免与印度的正面对立。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花田亮辅 科伦坡、川上尚志 广州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