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初创企业融资额或超过美国?

2018/08/06


       中国的初创企业正在从国内外的风险投资等机构筹集巨额资金。2018年上半年的融资额高达3680亿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已超过2016年全年(2624亿元)水平。投资者对开展网络销售、人工智能(AI)、纯电动汽车(EV)和生物医疗等业务的新兴增长企业抱有很高期望。虽然难以进行单纯比较,但中国初创企业的融资规模可能超过了美国企业。不过也有不少声音指出融资呈现过热感,包括中国的初创企业被高估等。

 

       高科技企业存在感提升

 

       10元的T恤,12元的平底锅——拼多多的卖点是压倒性的低价。与主要面向中等收入阶层的阿里巴巴集团和京东不同,拼多多以农村地区的低收入人群为主要目标客户。虽然是利基市场(小众市场,Niche Market),但是仍吸引了1亿多用户,实现了快速增长。

 

       拼多多独有的业务模式受到好评,从美国硅谷的著名风险投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的中国法人和腾讯控股旗下的基金筹集了30亿美元,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宜家(IKEA)采用香港商汤科技开发的面部识别技术,用于分析店内顾客的动态。“成年男性、短袖、短裤,侧面”。利用AI从摄像头拍摄的视频分析出性别和服装等人物特征,用于改善店内摆放的家具等展示内容。

 

商汤科技开发的图像识别技术

 

       商汤科技开发的面部识别技术的特点是精度高。北京、四川省、海南省的机场和浙江省杭州市的酒店等相继采用其产品。据悉该公司的估值达到30亿美元,4月从阿里和风投机构筹集了6亿美元。

 

       中国的初创企业从2014年前后开始迅速成长。移动支付得到普及,借助该技术开展共享单车、打车软件和外卖业务的新兴企业陆续诞生。

 

       2018年,AI、新一代汽车和生物相关等高科技企业的存在感正在提升。

 


       开发纯电动汽车的游侠汽车3月底筹集了50亿元。该公司计划在浙江省建立新工厂,年产20万辆纯电动汽车,力争推出像特斯拉一样富有设计感的纯电动汽车,使续航里程达到460公里。

 

       据美国调查公司Pitchbook统计,2017年美国风投机构的投资额超过840亿美元。虽然难以进行单纯比较,但2018年中国的投资额可能超过美国。

 

 

       中国提出的产业振兴政策“中国制造2025”力争培育环保车、医药和机器人等领域。中国政府面向这些领域重点进行投资。收集肿瘤等患者的病例、进行大数据分析的医疗初创企业零氪科技(LinkDoc)也获得了主权基金的投资。

 

       美国分析机构CB Insights统计显示,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数量达76家,逼近美国的119家。虽然独创性可能不及美国,但中国独角兽企业的优势是凭借约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增长潜力很大。虽然投资者主要是中国的风投机构,但在遭遇中美贸易战的逆风下,美国风投依然十分关注中国初创企业。

 

       富裕阶层资金流入

 

       “(估值)太高了,没法出手”,上海的一位风险投资公司经营者带着苦涩表示。主权基金和海外资金竞相向初创企业投入资金。近来出现的新面孔则是富裕阶层的资金。

 

       福建省的一家视频相关技术初创企业由两名在英国学过人工智能(AI)的中国人创建,该公司有着能够以低速度通信线路播放清晰视频的技术。通过矿山开发积累财富的同乡大富豪向该公司投入了数千万元的资金。这位富豪表示,“几个有钱人分别出资数千万元组建投资公司的情况也很多”。

 

       中国强有力互联网企业百度、阿里巴巴集团、腾讯控股和京东集团对潜力企业的争夺也在推高价格。2018年上半年这4家企业的投资额达到整体的1/3

 

       中国领导层将推进压缩过剩债务。虽然初创企业投资的过热迹象升温,但今后资金流入也有可能减少。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张勇祥 上海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