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百花缭乱
2016/09/02
“球员杜兰特跳起……,直接灌篮!漂亮!”
百度9月1日在北京市举行了新技术战略发布会。最令会场沸腾的是虚拟的人工智能秘书“度秘”用合成音进行的篮球实况解说的瞬间,虽然有些结结巴巴。
![]() |
李彦宏(右)9月1日在百度的发布会上 |
百度让“度秘”学习知名体育解说员的实况解说内容,采用自主开发的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和说出该讲的话。百度首席执行官(CEO)李彦宏表示,数年前的人工智能能力不高,但目前明显发生了巨变。深度学习正是关键。
主导百度的人工智能系统“百度大脑”开发的是2014年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挖来的吴恩达(AndrewNg)。吴恩达曾负责与美国谷歌的共同研究,作为深度学习领域的世界权威广为人知。吴恩达曾担任美国人工智能研究所负责人。
![]() |
在中国,人工智能形成了空前的热潮。腾讯将利用人工智能,通过电子结算信息等大量数据来分析消费者的想法和行为模式,以帮助合作企业提升业务效率。中国被认为走在前茅的是声音识别技术。1999年设立的科大讯飞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精确度进一步提高获得了好评。中文的音节有400多个,是日语的几倍,同音异义的词语也很多。将来在“中华圈”,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声音识别处理技术有可能普及。
据调查公司艾瑞咨询统计显示,截至目前有约100家人工智能企业成立,65家获得了总额29亿元的风险企业投资资金。推动创业热的是,中国政府5月出台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该方案计划到2018年在重点领域培育若干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骨干企业,形成千亿级的人工智能市场应用规模。对于图像识别、语音处理和传感器等技术,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提供补贴。据称还在风险企业投资和银行贷款方面给予优惠。
中国之所以积极致力于人工智能开发,是由于认为有助于电子和汽车等现有产业的升级。中国的优势是每天数13亿人利用的无数的互联网数据。百度CEO李彦宏表示拥有数十亿条搜索数据和多达百亿的位置信息。数据越多,人工智能的学习效率就越高。
不过,虽然明星企业正在成长,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观点指出实际上鱼龙混杂。化学品企业安徽江南化工去年7月向从事深度学习研发的北京新兴企业出资5千万元,理由是有助于提升主业的生产效率,但结果完全没有体现出乘积效应,业绩持续恶化。有声音表示,“很多企业宣布涉足人工智能业务只是为了推高股价”(市场相关人士)。
此外,百度也面临课题。“无人驾驶汽车?没看过也没听说过”,安徽省一名裘姓出租车司机这样表示。本应有近30辆百度的自动驾驶汽车正在安徽当地进行实证试验,但有可能开发并未如期取得进展。
一旦看起来能赚钱就马上蜂拥而至,这是不少中国企业的做法。因经济减速而很难找到投资对象的风险投资和投资公司对人工智能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风险企业投资公司联想之星的刘维接受中国媒体的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是典型的泡沫。
中国要转变为“人工智能强国”,仍面临诸多课题。但围绕人工智能的全球竞争刚刚开始。“中国势力”不能让世界轻视。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阿部哲也 北京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