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拉面物语(1):春木屋理论
2012/05/14
![]() |
图为春木屋拉面 |
![]() |
图为春木屋第2代店主今村幸一在工作 |
春木屋为了保持经典味道,每天早晨都一定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从早晨6点起开始擀面。在上午11点开业前,全体员工要聚在一起品尝今天的拉面的味道。味道不合格就不会提供给客人吃。由于温度和湿度等种种原因,客人感受到的味道会有所不同。第2代店主今村幸一说:“在冬天会把拉面擀厚零点几毫米”。如果空气比较干燥,就要在和面时调节水量。
在日本拉面界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春木屋理论”。为了让客人每次吃口感一样的面,就必须不断改善拉面的味道。这是春木屋第一代店主、已故今村五男琢磨出来的“春木屋理论”。
春木屋在改善味道时,为不让客人意识到,要一点一点地改变。比如说找到了更好的小麦粉,但如果马上改用这种小麦粉,拉面的味道就会不一样。因此要一点点地掺入极少的量反复进行试验,花上大约半年时间才全部换成新小麦粉。而且,也不会立即引进新菜谱,而是要先制作数十个试制品。
最令人头疼的是因某种原因而无法采购到拉面原料的时候。春木屋拉面的面汤特色是晒干的小沙丁鱼煮出的“沙丁鱼干”风味。这种煮出来的汤浓缩了海鲜鱼香。或许由于去年3月的东日本大地震使得渔业环境产生了变化,据说沙丁鱼干的风味变了。为了以备万一,春木屋正在和批发商交涉希望能确保相当于1年左右使用量的库存。计划在这1年里研发出用新的沙丁鱼干也能做出相同味道的拉面。
日本的拉面由于地域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味道和特色。春木屋的拉面被称为“东京拉面”,面用的是日本荞麦面,汤采用酱油底料。春木屋至今仍不把它叫“拉面”,而是称之为“中华荞麦面”。 今村正子说:“这个名字把中国菜的味道和日本荞麦面的形象融合在一起,非常贴切”。与从熊本县进入中国、如今已成为中国最有名日式拉面的“味千拉面”不同,春木屋不用猪骨汤,因此拉面的味道清淡爽口。一名在日本生活的北京男性说:“第一次在日本吃拉面时,第一感觉就是和中国的拉面不一样,尤其是用鱼做成汤从来没尝到过”。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兰州拉面是牛肉汤。中国菜经常使用的清汤和上汤也主要用鸡架等肉类熬出来,因此春木屋的味道完全超乎了中国人的想象,让中国客人忍不住要吃惊。
![]() |
图为黑色汤汁的“富山黑拉面” |
日式拉面物语(2):拉面如此进化
日式拉面物语(3):拉面里的经济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