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日本的下水道
2015/06/18
第一任务:排水
作为岛屿国家的日本经常遭到大雨袭击,如何防范水淹是下水道的第一课题。据日本气象厅透露,近年来每小时降雨量在5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发生次数不断增加,每年已经达到237次(2014年,1000处),各地正在加紧建设可临时性接纳雨水的收储设施。
![]() |
东京地下的大口径排水管(小高显摄) |
另一方面,设施老化也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根据推算,日本全国越过原定50年使用寿命的下水管道在10年后将达到4万公里,20年后达到11万公里左右。每年由于下水管道而引起的道路下陷约4000起,其中约30%是由于腐朽等导致的破损所致。今后将不得不投入大量费用进行管道更新。
各企业也在努力提高管道的耐久性。下水管道一般采用聚氯乙烯材料生产,但在需要一定强度的场合及制造大口径管道时,现在仍主要采用名为HUME管的钢筋混凝土管。在位于埼玉县熊谷市的日本HUME株式会社熊谷工厂里,里面包着钢管来提高强度的管道成排地摆放着。现在正开发具有防菌功能的管道、采用橡胶连接部的检修孔等,努力进行各种各样的改进。
从“静脉”到“动脉”
![]() |
正在建设当中的星川雨水调整池。在体积超过一栋7层大楼的空间内可收储相当于106个25米泳池的雨水(横滨市保土谷区,摄影部记者柏原敬树摄) |
1884年,日本第一处近代化的排水设施在东京神田附近建成,距今已经过去了130年。下水道像一张大网铺设在城市的地下,被称为城市的“静脉”,一直以来支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功能也在随着社会的变化在逐步扩展,现在开始转变角色,或将成为创造能源的“动脉”。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摄影部 柏原敬树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