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伸——有7个名字的人气漫画家
2013/04/28
![]() |
树林伸 |
树林与每个合作的漫画家合作都会改变笔名,主要笔名就有6个。《巨人之星》的原作者梶原一骑曾以高森朝雄的笔名创作《明天之丈》,但有这么多笔名的树林伸的做法很少见。为何每次都抛弃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笔名呢?
对此,树林伸的回答是:“我不想依靠知名度,而是希望以新人身份,让读者在毫无成见的前提下阅读我的作品。我不希望读者说‘是这个人的作品,一定要读一 下’,而希望读者说‘虽然不知是谁的作品,但我被深深吸引了’,如果做不到这样,就不算是大获成功。我喜欢自己提高标准,以保持作品的新鲜度。这也是从编辑的角度得出的结论。”
只要想到将要创作的内容,绝不会再执着于原来的热门作品。在小泉纯一郎当日本首相之前的2001年开始连载的政治漫画《国光之政》就是在停止创作上一部作品后开始连载的。
“自民党政权当时面临极限。主人公国光自称中学退学,头脑也不聪明。我将站在国光的角度对难以理解的政治进行了有趣的描写,希望引起读者的兴趣。为此,有些勉为其难地结束了与同一位漫画家合作创作的《感应少年EIJI》。那是一直跻身前5的热门作品,因此曾遭到反对,但作为漫画,当时就应该挑战政治题材。那才是真正的战斗。”
树林伸横跨多个领域,创作多部作品。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加深有关新领域的知识的呢?
“既有一口气可以画10页的作品,也有在画完每个场景后需要进行调整的作品。在工作时,有时会考虑其他工作,同时要避免错过交稿日期。这就是所谓的‘关注工作周边因素’,而这有助于新创意的产生。”
![]() |
在收集日常的信息时重视的是“关注周边因素”。
“如今的创作者缺乏想象力。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犹如不看世界地图,而只看县级行政区地图。由于信息就在眼前,容易被欺骗,容易采取行动,也容易感到厌倦。这样就无法创作有趣的作品。”
“我在创作陷入困境时就会翻看报纸。一边看着各种信息,一边思考同时发生的事情的相关性。例如在音乐中古典音乐最流行,而在汽车中则是跑车最流行。表面看起来有些矛盾,但如果能制造出车内非常安静适合听音乐的跑车就可能会畅销。被动阅读信息是不够的。而要放宽视野主动进行阅读。”
现在漫画作品发表的网站日趋发达,任何人都能成为创作者。但树林伸却从这种便利性中却难以感受到积极的未来。
“这种便利性不会新的才能产生。作品发表在YouTube上之后,受到欢迎就感到高兴,而遭到批评后就容易放弃。因为有其他可去之处,因此总会逃跑。虽然有很多载体,但内容却空洞。因此很容易走向好像社交网站的人与人的交流。因为人是意外性的集合。要创作好的作品,需要在不断碰壁中得到锻炼。”
“在网络上作品长度不受限制,这也不好。这可能让作品又臭又长。虽然掌握大量信息是好事,但反过来进行删减才是专业的工作。我在小说中只采用采访素材的3~4成,在漫画中只使用1~2成。只有挑选真正有趣的部分才更能打动读者。以制造产品为例,这与将按钮减少到只有一个的iPhone完全相同。”
在新歌舞伎、游戏软件和漫画以外,创作订单也不断涌向树林伸。
“一页页翻着看的漫画,对于读者来说是有很有压力的。反过来说,必须让压力变得有趣。以电视广告来说,软银的广告就是这样。故事不断发展,不断产生意外性,虽然是广告,却不忍不看。”
“让读者翻开最初的几页,并阅读到最后,然后成为粉丝,进而购买单行本。漫画集约了让读者付钱的技术。我希望在其他领域也发挥二十多数年积累的这种技术。例如企业咨询就很有意思。”
(石森 裕太)
树林 伸
1962年出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系。1987年进入讲谈社。作为编辑参与《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现为该作品的原作者)、《足球风云》和《麻辣教师GTO》等热门作品。1999年辞职独立成为原作者,以《周刊少年Magazine》为中心刊登连载。此外还以本名撰写小说。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