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国劳工唐山再诉日企

2014/03/27


  以在二战期间被强掳到日本并被迫从事严酷的劳动为由,中国河北省的二战劳工及其遗属总计19人,3月26日向唐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了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及三菱材料、日本COKE工业(原三井矿山)等两家日企向每名劳工支付人民币180万元的损害赔偿并进行道歉。原告方律师透露了上述消息。

  围绕日本强掳中国劳工问题,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8日刚刚受理了对三菱材料等两家日企的诉讼,是中国法院第一次受理相关诉讼。而在唐山的诉讼将日本政府也列为被告。根据法院是否正式受理,能够观察出中国领导层的对日姿态。

  唐山的原告方团体从3月上旬以来向河北省的法院先后提交了2次诉状,但都因材料不全等原因而被退回。二战劳工的支持者表示现在原告是19人,有可能继续增多。

  关于对中国的战争赔偿,日本政府立场是日中之间的请求权(索赔权)问题,包括个人请求权在内,以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为根据,已经不存在。但中国政府近来已经首次确定了并未放弃民间与个人的索赔权的官方观点,并计划于近期公开。

  在中国政府承认个人索赔权之后,北京和唐山以外,起诉日本企业的动作也可能相继出现。原劳工等的支援团体“中国民间对日索赔联合会”会长童增认为对日诉讼今后将持续增加。

  日本企业在二战期间从中国强掳的劳工达到约3万9000人。据童增介绍,其中500多名劳工及其遗属对诉讼持积极态度。据称,在劳工和支持者之间有一个构想,将起诉三菱材料等被告的多个案件合并起来,以形成更大规模的集体诉讼。

  支持者之间,正共享着一份参与强掳劳工的35家日本企业的名单。其中20多家企业目前仍然存在,这些企业将面临诉讼风险。

  (山田周平 北京报道)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