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临核垃圾处理难题

2023/05/02


      核电站产生的高水平放射性废废弃(核垃圾)处理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取得进展。欧洲虽然已经开始将活用核电站和核垃圾处理场放在一起来制定规则,但只有两个国家在处理场的建设上取得进展。日本虽已开始在北海道展开调查,但出现了停滞迹象。如果各国不解决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就很难持续使用核电站。

 

      法国放射性废物管理机构(ANDRA)1月向法国政府申请了一项计划,打算在法国东北部农村地区布尔建设核电站产生的高水平放射性废弃物的最终处理场,强调“为了防止把我们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留给后代,体现出责任”。

 

      如果得到法国政府的批准,这将是全球第3例。对于大部分电力依赖核能的核电大国法国来说,最终处理场的建设是长久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将在地下500米处建造面积为15平方公里的处理场。如果进展顺利,将于2027年开始建设。安全性审查等需要约5年时间,最早要到2035年才能开始将废弃物试验性地运入地下。

 

  只有两个国家批准建设处理场

 

      将核垃圾掩埋于地下深处的方式称为地层处置。高水平放射性废弃物会在约10万年里持续发出放射线,在地面上保管很危险,因此包括日本在内,大多数国家都在讨论和采用这种方式。

 

      自世界开始使用核电以来,已有约70年的历史。将使用后的核燃料等废弃物处理到什么地方,对于核电推进国家以及决定去核电化的国家来说,都是难以取得进展的课题。目前还没有最终处理场投入使用。

 

      至今作为国家具体批准实施的两个例子都是在核电在发电量中占比较高的北欧。芬兰已经开始建设,瑞典于2022年1月确定了处理场的位置。

 

      美国的政策因政权更迭而发生动摇。内华达州的设施曾一度被确定为处理场,但奥巴马政府中止了计划。特朗普政府曾再次试图将其作为处理场,但至今仍未做出决定。

 

      决定摆脱核电站、推进废堆工作的德国在认为合适的地区的地下一度建造了实验设施。不过,由于地盘问题和居民反对,最终拆除。虽然重新公布了合适地块的地图,但包含德国一半国土,尚未缩小范围。英国等也还没着手建设。

 


   

      欧盟(EU)制定的规则也明确了处理场地的必要性。欧盟2022年7月在规定是否属于环境可持续业务的《欧盟可持续投资分类准则》(EU Taxonomy)中将核电站认定为“绿色”的电源。作为条件,要求制定对核电站排放的高水平放射性废弃物进行处理的设施的具体计划。

 

  北海道“反对”

 

      关于日本作为候选处理场地列出的北海道寿都町和神惠内村,2020年11月已开始最初阶段的“文献调查”。内容是查询地质图及学术论文等,从理论上调查是否合适。调查时间比2年左右的预期时间还长。

 

      本来是采用完全委托给原子能发电环境整备机构(NUMO)的方法来推进的,而日本经济产业省2022年4月提议采用除了专家外,还评估数据的方法。该机构表示“文献调查还没有结束”。

 

      另外,还有另一个门槛。北海道制定了难以接受核废物的条例。北海道知事铃木直道对文献调查下一步的概要调查表示“反对”。

 

      日本政府在2月确定的新基本方针中提出,核废物的最终处理“由政府负责,为最终处理采取措施”,但没有提及具体的措施。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围绕新一代核电站的开发和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表示“有讨论认为应该按顺序来做,但面临必须同时努力的课题”。

 

      日本循环使用核燃料资源的循环政策也已行不通,已经拥有大量核废物。如果日本政府不站在前面,而是任由地方政府和电力企业,将很难建立起长期使用核电站的环境。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塙和也、神野恭辅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