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及利亚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3/01/21
![]() |
图为在阿尔及利亚人质事件中人质举手的图像(reuters-kydo) |
从该国首都阿尔及尔乘坐飞机,飞跃城市背后耸立的阿特拉斯山脉,将抵达另一个世界。
这里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与面朝地中海的阿尔及尔的温暖气候不同,这里高温而干燥。
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10位
支撑非洲屈指可数的资源型国家阿尔及利亚经济的,正是这片沙漠地带。阿尔及利亚拥有日产量达120万桶的原油以及号称世界第10大储量的天然气,而主要产地则都集中在这里。
在沙漠中散布着能源产业城市,很多都是外国人不经阿尔及利亚政府允许就不能进入的地方。这里开采出来的原油和天然气通过横跨地中海与欧洲连接的管线出口到海外,或者加工为液化天然气(LNG)后再出口到海外。
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统计显示,在欧盟(EU)成员国2011年进口的天然气中,阿尔及利亚原油占整体的22%。对欧洲各国来说,阿尔及利亚是欧洲为避免过度从俄罗斯采购天然气而不可或缺的能源供应生命线。此外,日本于2011年度也从阿尔及利亚进口了11万吨液化天然气。
在支撑这种大量生产和出口的工程建设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当地员工遭到绑架的日本大型工程公司日挥公司。阿尔及利亚在上世纪90年代因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实施的恐怖活动遭到了严重破坏。在以阿尔及尔为代表的沿海地区各个城市,瞄准外国人的恐怖活动横行,外国企业很难开展活动。而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挥公司仍在建设接到的工程项目。
该公司从伦敦和巴黎利用包机直接向位于沙漠地区的工程建设现场输送人员。这之所以成为可能,据悉是因为距离首都1000多公里的东部拥有恐怖分子无法靠近的严酷环境。即使在造成10多万人死亡的上世纪90年代的悲惨10年中,阿尔及利亚对欧洲天然气出口也未出现大的停滞。
不过,此次事件有可能改变目前的局面。遭受袭击的英纳梅那斯(IN AMENAS)是阿尔及利亚国家油气公司和英国BP公司等开发的新天然气田。储量规模为最大级别。由于这里遭到恐怖袭击,阿尔及利亚的能源出口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
武器流入阿尔及利亚
此次事件的背景是,利比亚卡扎菲政权的崩溃。利比亚已故前最高领导人卡扎菲利用原油收入向非洲各国提供充足的资金,以“进口”保卫卡扎菲政权的民兵。而居住在阿尔及利亚邻国马里北部等地的图阿雷格族年轻人就是其中一支强有力的力量。他们在卡扎菲政权崩溃后带回去的武器进入了伊斯兰武装势力手中。
![]() |
图为日本日挥公司在阿尔及利亚建设的天然气工厂 |
沙漠地带的国境管理非常困难。武装势力以马里北部为根据地,可以自由来往于尼日尔和毛里塔尼亚。本应是安全地带的阿尔及利亚东部的石油和天然气设施也正在成为恐怖袭击的目标。
以推翻突尼斯政权拉开序幕的“阿拉伯之春”到本月已经过去2年时间。而各国正在以非洲北部和西部陷入混乱这一意料之外的形式来付出代价。
这一地区的混乱有可能对中国的能源供应投下阴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CNPC)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自2000年以来,相继开始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油田开发。而其中之一、中石化旗下的Zarzaitine油田与此次事件发生的英纳梅那斯天然气田极为接近。
在中国石油公司进行自主开发而备受全球关注的苏丹,由于苏丹政府与独立的南苏丹之间军事紧张局势升温,国境附近地区油田的生产已经陷入停滞。中国从南北苏丹进口的原油在今年3月与去年同月相比减少了52%。这是非洲政局动荡给能源采购造成直接影响的案例之一。
(松尾博文、后藤卓彦)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