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药或成为终结新冠疫情的关键
2021/09/28
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流传。疫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遏制作用,另一方面,随着传染性强的德尔塔型的出现,美国和欧洲也出现疫情再次扩大的迹象。仅仅依赖疫苗存在极限,要终结全球大流行,必须要有便于使用的治疗药。各家药企的快速开发受到世界的关注。
全球的新冠感染者超过2亿人,死亡人数也在450万人以上。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取得进展,英国有7成人口、美国和欧洲有超过6成人口至少接种过1针疫苗。日本也有6成人口完成接种。
不过,随着德尔塔型等变异病毒的出现,相继出现了接种疫苗后也会感染的情况。在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已经重启经济活动的以色列,感染者也再次增加。各国政府开始讨论追加接种第3针,不过,与当初预期不同的是,仅靠疫苗难以彻底遏制新冠。
受到期待的是治疗药的开发。即使在接种疫苗后感染,只要有治疗药,就有可能加以应对。美国的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全球有超过3200项新冠治疗药的临床试验正在推进。
在感染初期,新冠病毒会在人体内爆炸式增加,但随着症状加重,病毒量开始减少,肺炎等出现恶化。如果进一步恶化,除了肺炎之外,免疫系统也可能会失控。其特点是很多情况下会发展到全身出现炎症的严重症状。全球的药企正在开发分别应对轻症、中等症和重症等的治疗药。
从此前作为新冠治疗药使用的药物来看,给重症化风险高的入院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瑞德西韦(Remdesivir,商品名Veklury)”、消炎药“巴瑞克替尼(Baricitinib、商品名Olumiant)”、“Tocilizumab(商品名Actemra)”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 |
此外,还出现了模仿康复者体内形成的中和抗体的抗体药品“Sotrovimab”、采用2种抗体的鸡尾酒疗法“Casirivimab & Imdevimab(Ronapreve)”等采用生物制剂的治疗法。
这些抗体医药作为应对轻度到中等程度患者的治疗药已经获批使用,但基本上是用于重症化风险较高的轻症患者,预防重症化。日本也对这些疗法寄予期待,也将开始给风险高的轻症患者使用。
不过,抗体医药在制造时需要特殊设备,难以量产,成本也很高。目前以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中心供应。通过输液来用药,用药后还需要时间观察病程,只能在具备一定医疗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使用。
在此情况下受到关注的是片剂和胶囊剂等口服药。这类药剂通过化学合成来制造,因此可以使用现有的药品工厂。而且很容易实现量产,有望降低制造成本。如果得以实用化,易于在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所有国家普及。
在相关开发方面领先的是美国的默克、辉瑞和瑞士的罗氏等。默克携手美国新兴药企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开发的口服药“Molnupiravir”正推进最终阶段的临床试验,预计近期得出结果。辉瑞也面向重症化风险高的患者,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范围推进最终临床试验,表示最早在10~12月公布初始数据。
![]() |
新冠候选治疗药 “Molnupiravir”(照片由美国默克提供,kyodo) |
针对罗氏开发的候选治疗药,日本中外制药获得了开发和销售权。这种候选治疗药也在包括日本在内的全球推进最终临床试验,据悉将在2021年内得出结果。在日本药企当中,盐野义制药正在开发口服治疗药,7月启动了第1阶段的临床试验。
上述药品均为有可能在人体内阻碍病毒繁殖的药剂,有望取得治疗流感的药物“达菲(Tamiflu)”那样的效果。
在变异病毒威胁加剧的背景下,需要开发能加以应对的新疫苗。除了疫苗之外,拥有多样化的治疗药作为武器,或将成为终结疫情大流行、赢得与新冠的持久战的关键。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高田伦志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