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3.5万名新冠患者居家疗养
2021/05/18
由于新冠疫情扩大,日本各地被迫居家疗养的人急剧增加。因病床不足,存在重症化风险的人无法住院治疗。医生出诊和线上诊疗等措施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在居家疗养中死亡的例子较为突出。在第4波疫情来袭、变异病毒感染扩大的背景下,包括解决根本性问题“病床不足”在内,支援和救助感染者的“总动员”成为日本的当务之急。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统计显示,4月7日全日本的居家疗养人数为7269人,到5月12日达到3万4537人,约1个月时间里猛增至4.7倍,人数逼近第3波疫情的峰值3万5394人(截至1月20日)。与第3波疫情不同的是,传染性强、存在病情迅速变化风险的变异病毒也开始在地方扩散。如果各地因病床紧缺而无法住院的感染人数增加,那么在疗养中死亡的人数就有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增加。
![]() |
情况最为严重的地区是大阪府。3月以后第4波疫情来袭,单日新增感染人数持续超过1000人,在这种情况下,包括暂时无法入院而在家等待的人在内,共有18人死在家中。远远高于第3波疫情时在家死亡的人数(1人)。
大阪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病床使用率很高,无法确保收治患者的医院。无法详细确认居家疗养者的身体状况,无法应对病情突然恶化的病人”。据大阪府称,截止到5月15日,居家疗养人数已达到1万3449人,约为第3波疫情高峰期1月下旬的5倍。因无法确定治疗方针而“正在协调住院和疗养等”的患者大幅增加。
兵库县神户市健康局称,“目前处于血氧饱和度低的病人也无法住院的危机状况”。据悉,血氧饱和度低于93%时,有可能陷入呼吸衰竭,需要住院治疗,但该市内血氧饱和度为80%水平的病人每天新增60~70人,只有10~15人能够住院。
大阪府为了解决问题而于4月28日把为居家疗养者进行线上诊疗的医疗机构增加6成,达到约450个。由医生询问患者的症状,并开出退烧药等处方。大阪还推行另一项举措,由医生为夜间和休息日身体状况突然发生变化的居家疗养者出诊,为其输氧或进行药物治疗。
![]() |
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员忙于确认居家疗养者的身体状况等(名古屋市中川区) |
但是线上诊疗的使用情况尚无法掌握。随着感染人数增加,由保健所向居家疗养者询问情况的工作容易出现延迟。大阪府相关负责人呼吁称,“如果感染人数不减少、病床短缺得不到缓解,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5月12日列入紧急事态宣言对象的爱知县情况也很严峻。据爱知县统计,截至5月13日居家疗养者达到3425人。虽然已在酒店确保了1300个房间作为住宿设施,但实际接收人数不到300人。受接送入驻者的车辆等限制,拥有805个房间的名古屋站前的酒店一天最多也只能新接收约40人。
住宿设施有医务人员常驻,而居家疗养者只是由保健所每天电话沟通。如果疗养者不接电话,保健所也无法辨别是身体状况变差了,还是不想接电话。保健所职员没有时间上门确认身体状况,“只能反复打电话”(爱知县传染病对策课)。
在北海道札幌市,应急病床使用率达到96%(截至5月13日),接近满床。札幌已将达不到出院标准但症状缓解的患者转为居家疗养,并计划把应对疫情的职员由约350人增加到1千人左右,加快采取措施。
也有地方政府的对策取得了效果。神奈川县形成了与当地医学会等合作为居家疗养者提供支援的“神奈川模式”。只要符合75岁以上及血氧饱和度95%以下等条件,护士不仅会每天电话,还会根据需要上门服务,从2月到5月上旬,神奈川县未出现在家死亡者。
东京都也建立了利用LINE等24小时管理居家疗养者身体状况的机制,还在构建与医学会合作的出诊体制。1~2月东京有38名居家疗养者死亡,3~4月减少至5人。不过,如果感染进一步扩大,病床变得紧张,居家疗养者的死亡人数有可能再次增加。
日本东邦大学教授馆田一博强调称,“很多报告显示,变异病毒发展至重症的时间很短,症状变化很快。需要给予疗养者更周到的支持”。并表示“只能采取适当评估阳性者的重症度,通过上门诊疗等持续观察病情的体制”。
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专家组织在5月6日的提议中指出“应该强化诊疗所的作用,扩大对疗养中的感染者的关注”。呼吁日本政府为跨县确保病床和医务人员的“广域协调”提供支持。为了守护持续增加的居家疗养者的生命,在加快确保病床的同时,需要日本政府与地方政府及医学会合作加强支援的全国总动员。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